存股一兩年現由盈轉虧該停損嗎?狄驤:如果是去年8月的大跌我會說不要賣

股市示意圖。中央社
股市示意圖。中央社

「存股存了一兩年,現在卻由盈轉虧,該停損嗎?」

這個連假我收到不少類似詢問。

有的人覺得很可惜,大賺沒賣,現在捨不得賣。

有的人覺得很害怕,一周的跌勢就蒸發了一年的薪水,再這樣跌下去怎麼辦?

說真的,如果是在去年8月的大跌,我會說不要賣,因為當時沒有系統性風險,但如今的川普貿易戰,卻是有系統性風險的,代表跌勢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投資朋友碰到這種狀況時,最糟糕的做法是跟著市場情緒波動,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導致事後後悔,甚至犯大錯的機率很高。

但我認為只要冷靜下來思考幾個問題,就能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可以很好的應對進退。

1.思考看看,如果貿易戰造成經濟衰退,導致股市續跌一年以上,資產再蒸發30%以上,你是否有信心不殺低?

2.熊市是左側交易者的天堂,但天堂與地獄只有一線之隔,這條線就是資金控管,你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手,不要過快把銀彈打光?

3.未來一兩年是否有規劃較大的支出?自己是否有保險或緊急預備金?

4.依照你現在的部位,在這個連假睡得好嗎?還是會輾轉難眠?

老實說,只要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是睡不好,你就該盡快停損減碼,直到將部位降至睡得著為止。

畢竟,一直死撐著的結果就是,從睡不好變成失眠,再糟糕一點就是影響到健康,這是一定要避免的。

再來,如果你沒有緊急預備金或足夠的醫療險、意外險,那至少也要先收回20%以上的資金,避免意外發生時無錢可用。

接著,第一、二個問題是有關聯的,因為許多投資朋友沒有經歷過熊市,看到下跌就是大買,但熊市一跌就是一兩年,假如你在起跌的一兩個月就把銀彈打完,未來你受不了殺低的可能性就會大增,所以必定要保留部分現金,避免自己的不理性。

不得不說,守紀律的後果往往是少賺,而不守紀律的後果是大虧,虧損與少賺都很讓人難受,但差別在於虧損可能要人命,少賺只要再賺就可以了。

總之,股市大跌讓投資人悲觀是難免的,但我認為熊市能學到的東西遠比牛市更多,熊老師會教你心態、資金管理與風險控管,只要你學會這幾招,不用怕賺不到錢,反而是市場要怕你。

尤其,熊市往往會讓許多有價值的企業浮現,只要你能手握銀彈撐過熊市,財富重分配機會就是屬於你的。

那麼,我們該注意哪些有價值的企業?台股限空令出爐後,該如何有效避險?台美股大跌後,未來還有沒有逃命機會呢?

◎本文內容已獲 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台股 對等關稅 川普 經濟衰退 避險 風險

延伸閱讀

川投顧大開殺戒…台股真崩2000點怎辦?達人:我都是在綠油油的時候上工下單

預測債券走勢別鬧了?專家:政府跟富豪若想玩散戶…你怎麼配置都會爆炸!

美股跌得稀巴爛…星期一「會綁好手」只做部位調整!達人:看空情緒沒有非常濃厚

00878、00919、00713…該出清?小師傅「股災學會5件事」:我不會賣只會買

相關新聞

外資覺得夠便宜了?一個多月來首次大買鴻海破萬張

台股7日收19,232.35點,大跌2,065.87點,三大法人中外資竟然逆勢買超168.21億元,統計外資買賣超個股發...

投資人鬆口氣 外資買超最多不是反一、掃進這檔16萬張

台股集中市場7日狂瀉2,065.87點,跌幅達9.7%,寫下歷史最慘烈紀錄,成交量也僅1,472.95億元、為2022年...

誰在砍?台股大跌2,065點 三大法人買超156億元

川普關稅海嘯來襲,引發全球股災,台股7日重跌2,065.87點,跌幅9.7%,收19,232.35點,成交量急縮僅1,472.95億元,為2022年12月30日以來...

瑞銀CIO調降台股一級 至「具吸引力」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表示,鑒於台灣具吸引力的結構性增長前景,台股仍然是亞洲地區看好的市場之一,不過,將該...

富邦投信:提高債券部位、股票以市值型為核心

富邦投信表示,儘管急跌後雖不排除有反彈可能,這次政策主導人性格激進,政策目標明確,範圍廣影響深,因此除非短線美國政策出現...

全球股市上演刺激2025 中國信託投信提三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大逃殺,有網友做作梗圖嘲諷是「刺激2025」。中國信託投信對投資人提出三大投資策略,首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