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羅斯規模8.7強震!日本發海嘯警報 粉專曝示警區域「北海道到沖繩」

台灣關稅是15%左右?彭博:川普已給「最佳稅率」 要求比日本投資更多

西南氣流雨彈炸山區 嘉縣府宣布山區5鄉停班停課

台股自低點彈升3480點 法人:後市關注半導體關稅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上週累計揚升914.91點,漲幅4.6%,收在20787.64點,自波段低點17306.97點彈升3480點。法人表示,現階段消息仍是左右市場的關鍵,應聚焦美中貿易協議進展、半導體貿易調查結果與關稅稅率、美超級財報週與企業財報等。

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表示,Meta將2025年資本支出調高到640億至720億美元,微軟(Microsoft)財報繳出不錯成績單,2025會計年度第3季營收700.7億美元,年增13%,淨利258億美元,年增18%,有助於帶動台股科技股投資信心回籠。

杜欣霈說,隨著關稅戰氣氛略有緩和,短期廠商積極囤貨因應關稅不確定性,大盤試圖收復關稅股災崩跌缺口;不過,成交量能明顯萎縮,研判短線反彈雖然有望延續,但仍須留意上檔壓力。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在對等關稅與美國總統川普後續作為仍存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評價面仍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目前市場對消息面極爲敏感,建議不宜躁進,汰弱留強。後續應留意貿易談判進展、企業財報、經濟數據表現,以及半導體貿易調查結果與關稅稅率。

關稅 台股

延伸閱讀

關稅運費越高 中國貨賣得越瘋…美國人出現「反向代購」熱潮

安防業務強勁成長─天鉞電

川普關稅戰2.0:全球貿易再洗牌 台灣如何突圍? ─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深度解析

川普2.0年代下的全球貿易新思維

相關新聞

聯準會利率在即...降息有望?專家解析「按兵不動機會大」:9月才有望

「聯準會利率決策前夕,市場怎麼看? 」 在聯準會即將於7月29–30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之際,市場持穩觀望,但美債殖利率已經先下滑。只是整體利率水準仍居高不下,顯示市場對通膨與財政風險的謹慎態度未減。 根據報導,美國主要公債交易商預期,財政部在即將公布的第三季融資計畫中,將不會擴大標售規模。 如果美債供給沒有大量增加,殖利率上升的壓力也會減緩。 而關稅部分,美國與歐盟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但仍須針對細節展開談判。更廣泛的關稅措施預計週五生效,市場也持續消化可能引發的通膨壓力。

三大法人終止連10買!外資急撤、內資撐盤 賣超近62億元

川普對台關稅不明,加上傳出美國總統川普拒絕賴清德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期間過境紐約,台股29日不安情緒升溫,台積電(2330)...

景氣分數走低又遇關稅...台股要糟?狄驤:多頭回測而已、AI發展才是主力

台灣景氣分數持續走低,台股危險了嗎? 觀察歷史數據可以發現,台灣景氣分數有明確的週期性,且景氣分數的趨勢成形後,該趨勢往往會延續較長一段時間,直到下一次週期完成。 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景氣分數與台股加權指數有較高的相關性,根據不同研究與我自己計算,兩者相關係數都是在 0.7左右,屬於高度正相關,而在某些時期兩者相關係數甚至會達到 0.9。

台股震盪、櫃買盤中跳水...關稅前快逃?直雲:會補漲美股、續抱鴻海

高檔震盪還是做多,所以不要擔心。 今天就正常的高檔震盪,所以我認為不太需要擔心,主要還是美股並沒有跌,台股自己跌算是小事。 今天盤中櫃買指數有從低點慢慢拉起來,所以我覺得先不要擔心,我還是看好台股會補漲美股。

短天期美債需求仍強勁!專家指「長債配置價值也浮現」:但仍有3隱憂

美國債市昨晚有兩場重要標售:2年期美債標售結果強勁-市場需求穩健,競標熱度高達90%由非初級交易商買走,顯示短天期仍受投資人青睞。 20年期債券再開標(Reopening)也表現亮眼-雖然20年期屬於市場較冷門的年期,但此次再開標仍吸引89%非初級交易商參與,反映機構投資人對長債具備一定興趣。(非交易商比例越高,代表越受歡迎) 但是,長天期殖利率仍微幅上揚,因為以下因素,市場依舊謹慎:

亞泥(1102)迎止跌反彈?搭上中國內需順風車?專家:短期利多已兌現

亞泥(1102)7月17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2元,今日(7/22)僅花四個交易日就順利完成填息,並搭上中午財政部公告的反傾銷稅政策利多,盤中氣勢強勁。然而,聚焦短線填息與題材發酵的同時,也該正視需求萎縮、匯率升值等問題。 台幣強升進入「2」字頭,也對亞泥帶來了雙面影響。 正面來看:水泥業仰賴進口LNG與煤炭,美元計價下台幣升值可降低燃料成本,有助於控制生產費用。 反面來看:同樣以美元報價的進口水泥成本也同步下降,讓外國競爭者在價格上更具優勢,進而壓縮國產水泥的定價空間與毛利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