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另一指數超飆…病況與外傳不同?沈玉琳助理發文:中午還和芽芽用餐

貿易協議落空?川普宣布課徵印度25%關稅 決策關鍵原因曝光

台美關稅「揭牌前夕」震撼傳出25%…網傻眼:加匯損比32%還慘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倒數,市場盛傳可能落在25%,引爆PTT批評聲浪,網友直言「25%加匯損比32%還慘」,質疑這幾個月的談判根本是「在談身體健康」。(歐新社)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倒數,市場盛傳可能落在25%,引爆PTT批評聲浪,網友直言「25%加匯損比32%還慘」,質疑這幾個月的談判根本是「在談身體健康」。(歐新社)

台美關稅最終稅率即將揭曉,市場風聲一波接一波。7月29日晚間,《信傳媒》爆出外交圈盛傳,台灣關稅「可能落在25%」,且傳出早就定案,只等川普政府公布。這一說法引發PTT炸鍋,網友紛紛質疑:「不是說22%嗎?怎麼又變25%?」

根據報導,副院長鄭麗君上週赴美磋商關稅議題,雖原訂返台卻臨時留守華府待命。消息指出,台灣可能被列為美方《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下的半導體調查對象,並傳出台灣曾主動「爭取比照晶片稅」落在25%,引發諸多疑問。

報導指出,雖然日本成功談成15%、歐盟降至15%並加碼採購能源與投資,美方對台態度依舊強硬,傳出因「未滿足川普提出的台積電入股Intel與技術分享」要求,無法換取更低稅率,導致談判卡關。

對於「25%」這個數字,PTT上出現大量不滿與諷刺聲浪。不少人質疑談判方向本身就出問題,「我們一開始只爭取25%?那川普肯定會往上加啊」、「找死嗎?怎麼會是自己談到這個水準」。也有人嗆聲「談這麼久結果跟韓國一樣25%,浪費機票錢」,直言「這不是談判,是健檢報告嗎」。

不少留言更將矛頭指向台積電與整體談判策略,認為「這篇邏輯是:你不願意交出核心技術,我就給你25%」、「談不成就讓台灣被課重稅,美國根本吃定了」。還有網友直言「25%加上匯損,實質壓力恐比32%還慘」,無奈喊話「這幾個月的談判到底在談什麼?是在談身體健康的嗎?」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關稅 鄭麗君 川普 台積電 半導體

延伸閱讀

關稅22%傳聞再起…台股急殺逾300點!「韓國25%照樣漲我們在跌什麼」?

關稅傳22%台股急殺反是絕佳買點!郭哲榮:消息過度反應根本沒什麼好擔心

高股息ETF要被殺以後高配息GG了?林艾比:金管會「新規」其實2023年就發布

台美關稅「揭牌前夕」震撼傳出25%…網傻眼:加匯損比32%還慘

相關新聞

鄭麗君還在美國「努力到最後一刻」!關稅談判卡關?網:聽起來像準備吃鍋貼了

美國對台對等關稅大限倒數,政院強調副院長鄭麗君仍留在華府,爭取最佳條件「努力到最後一刻」。但隨稅率遲未揭曉、談判內容也未明朗,網路討論瞬間炸開,聚焦「回來了沒?」、「還在拖?」成為最新話題。 美

輝達向台積電訂購30萬片H20晶片!鄉民卻因1原因怕了:只是騙散戶

輝達(Nvidia)恢復對中國銷售H20晶片後,市場需求隨即湧現。外媒報導,輝達已向台積電下單30萬片H20晶片,並要求中國客戶提交預估需求文件。儘管美國商務部尚未正式核發出口許可,但外界普遍認為此舉與美中稀土談判密切相關,也引發市場對AI供應鏈的高度關注。

川普連TikTok都要!鄉民酸「強盜式外交」:台積電也歸美所有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總統川普「非常喜歡TikTok」,認為這款短影音應用程式是與年輕人溝通的重要工具,但他同時強調TikTok必須轉為美國所有,並採用美國技術與演算法。根據現行規定,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須在9月17日前完成出售,否則將被封殺。

台灣關稅15%成定局?彭博爆「已給最佳稅率」 網直言:最後數字只有川普能決定

彭博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川普團隊已向台灣提出「最佳稅率關稅」,但沒有明確標出具體數字,僅推測約落在15%左右。不過距離8月1日談判截止日愈來愈近,最終答案還是得「等老川開獎」,網友們忍不住在PTT

美中TACO關稅無限延長!網友笑:台灣能一起「卡Bug」嗎?

美中貿易戰進入新回合!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29日在瑞典宣布,美國與中國同意繼續延長24%對等關稅的暫停措施,雙方會密切溝通、就重大議題深入交流,但延長到何時則未透露。消息一出,不少市場人士直呼「一點

半導體關稅恐超過預期!他盼「台灣舔好舔滿」才能自保

美國陸續公布對各國的關稅政策,至於台灣的稅率,則要等到8月才會揭曉。一名網友在PTT分享自己賣出逾300萬股票轉進短債的決定,並提出對半導體關稅的悲觀看法。他認為川普政府可能先喊50%,兩年後才執行,並逐步給予豁免,但無論如何「稅率一定大於2成」,這將迫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加速外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