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三峽重大車禍78歲肇事者曾獲「模範父親」 抽血檢驗結果曝光

520談話「聚焦3主軸」 賴總統宣告執政第2年迎風轉型之路

外資連四周回補台股 買超33.8億美元亞洲居冠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上周走揚847點,漲幅4.4%居新興亞股漲幅之冠,統計最近一個月台股反彈逾2千點,主要來自外資連續四周積極回補台股,隨著中美關稅談判出現曙光,市場不確定性獲得短暫緩解,恐慌指數明顯回落,資金陸續回流新興亞股。

上周外資對新興亞股整體買超50.4億美元,除泰國以外,其餘亞洲市場皆呈現買超,台股持續獲得33.8億美元挹注,相較前一周再度擴大,並領先其他亞股市場。外資買超印度股市8億美元,位居第二,其次依序為南韓買超6.8億美元、印尼買超3.1億美元,菲律賓、越南買盤持平,泰國則為賣超1.3億美元。

在外資買盤推升下,亞股上周普遍上揚,僅有泰國股市下跌1.3%,其餘亞股全數收紅,其中以台股漲幅最大4.4%,其次為印尼上漲4%、印度上漲3.6%、越南上漲2.7%、南韓上漲1.9%,新興亞股整體上漲3.4%。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隨著對等關稅暫時休兵,多數亞股連續數周呈現淨流入,除了台股連續四周有買盤挹注,印度也連續五周呈現買超,且今年以來漲幅翻正為5.36%,南韓則連續三周呈現淨流入,今年以來報酬為8.36%,目前在亞股中表現最為亮眼。不過,就目前關稅進度而言,美對等關稅措施只是暫緩但沒有不實施,仍須提防短線資金行情過熱風險。

中國信託美國聚焦成長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短線除了關稅議題,近期穆迪 (Moody's)調降美國信評至Aa1,使得投資人對美國財政狀況產生擔憂,美債殖利率反彈,短線波動進一步加劇。

唐祖蔭進一步指出,儘管美國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近五年來最低水平,並顯示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物價將上漲至7.3%,高於3月的6.5%。不過,觀察美股表現與恐慌指數,顯示市場整體情緒仍偏向樂觀,加上科技股第1季營收亮眼,不僅谷歌、微軟、Meta最新公布的財報優於市場預期,近期公布的迪士尼財報同樣大幅擊敗市場預期,間接證明美國消費能力穩健,給美股一定的下檔支撐力道。整體來說,若貿易政策出現更多訊號,市場不確定風險陸續解除,在AI趨勢的推動下,美國大型成長股仍為投資主軸。

越南股市上周連日上漲,盤面買盤強勁,單周上漲2.7%,今年來漲幅2.73%。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隨著美國、中國大陸接連造訪越南,近期越、俄雙方也針對越南建造核電廠事宜簽署協議,雙方也進一步同意加強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領域的合作,包括向越南提供俄羅斯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備受市場關注。張晨瑋指出,越南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對外積極尋找合作機會,對內持續強化公共投資,推動數位發展及相關基礎建設,統計今年截至4月30日,公共投資已投放總額達131兆越盾(約合50億美元),相當於全年計劃的14.2%,隨著政府全力發展經濟增長,加上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越南長期具備高成長潛力。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資料來源:彭博,中國信託投信整理)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資料來源:彭博,中國信託投信整理)

亞股 越南

延伸閱讀

外資止步連11買!三大法人轉賣超166億元 台股回落319點

美國痛失3A信評 法人:債券投資應重收益提升下檔防護

台積電領跌 台股盤中挫逾200點

台股因這兩個理由拉回 法人高喊免驚、看好兩大族群有戲

相關新聞

外資賣超130億元、群創被賣最多 但這類股竟最獲外資青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主題演講登場,但台股19日卻是開低走低,以21,523.83點收盤,下跌319.86點,...

外資連四周回補台股 買超33.8億美元亞洲居冠

台股上周走揚847點,漲幅4.4%居新興亞股漲幅之冠,統計最近一個月台股反彈逾2千點,主要來自外資連續四周積極回補台股,...

外資止步連11買!三大法人轉賣超166億元 台股回落319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19日主題演講登場,並公布輝達總部落腳北士科,但台積電(2330)等AI要角卻走勢疲弱,...

美國痛失3A信評 法人:債券投資應重收益提升下檔防護

信評機構穆迪上周五(16日)晚間宣布,調降美國政府主權信評一級至Aa1,美國徹底失去三大信評機構所給予的最高級3A評級,...

富邦證券輔導兆聯實業完成競拍 承銷價262元

富邦證券輔導的兆聯實業(6944)公司,19日完成競價開標。本次兆聯實業辦理競價拍賣,股數為4,911千股,最低得標價格...

台股下跌319點收21,523點 台積電下挫14元收984元

台股19日拉回,早盤以21786.33點開出,終場收21523.83點,下跌319.86點,跌幅1.46%,成交量32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