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19596人!兄弟黃潮襲來 創大巨蛋周五最高票房

台美關稅將出爐 下半年恐旺季不旺?法人:2類股票可逃關稅空襲

若關稅15%~20%恐致下半年產業旺季不旺,壓抑台股第3季行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若關稅15%~20%恐致下半年產業旺季不旺,壓抑台股第3季行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關稅稅率即將放榜,雖然日韓都拿到15%的稅率,但中經院保守預估台灣稅率可能為15%~20%區間,法人以稅率15%~20%、晶片關稅為30%~35%為基本情境,推測產業下半年恐將出現旺季不旺情形,台股第3季行情將受壓抑,但AI族群、高股息且低估值個股,較有機會擺脫旺季不旺的利空干擾

法人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曾透露,尚未達成協議的國家,關稅稅率大致落在15%~20%,此稅率範圍大致與亞洲相關國家接近;晶片關稅稅率的設定,則是考量半導體在美國的設廠成本較台灣本土高出30%~35%,美國設定此稅率,對台灣半導體廠赴美設廠才有誘因。

美國最新關稅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將不再有延期或寬限,台灣的答案即將揭曉,稅率結果牽動短期市場情緒,法人以台灣關稅落在15%~20%、晶片關稅落在30%~35%為基本情境,台股短期將以震盪為主;若稅率更高,則視為利空,股價將顯著修正;若稅率低於上述標準,則有利股價短期走揚。

法人表示,台廠產能遍布全球,且海外產能比重遠高於台灣本土,因此台灣本身的關稅雖深受矚目,但並非關鍵,目前台廠的主要產能仍集中在中國大陸,占比高達56%,其次才是台灣本地,占比26%,最後是東南亞,占比15%。中國大陸的關稅目前訂在37.5%~55%,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消費性電子,其關稅則落在20%,東南亞的關稅則普遍落在20%上下。

法人觀察美國發動的全球關稅戰戰況,目前為止往改善方向發展,原因有三,一是稅率沒有4月2日首次宣布時那麼高,其次,各國並未對美國採取報復手段,第三是關稅落槌後,依然有討價還價空間。

關稅 美國 川普 台股

延伸閱讀

亞德客:匯率關稅影響小 集團業績估增逾10%

買盤先押寶?台灣關稅公布前夕 0050市價衝歷史新高

台灣關稅放榜倒計時!川普政策體現1態度 連賢明分析談判卡關原因

可能比25%更低?大馬首相已與川普通話 8月1日宣布新關稅

相關新聞

台股下跌108點收23,434點 台積電收1140元下跌20元

台股1日開高走高,早盤以23,318點開出,隨後賴清德總統表示,目前稅率20%僅為暫定,仍持續談判,激勵指數跌幅收斂,終...

對等關稅揭曉後台股跌勢不算太重!分析師曝市場業內資金有信心的3跡象

美國白宮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衝擊台股信心,1日早盤以23,318.37點開出,下跌224.15點,指數一度下探至2...

鴻海(2317)目標價喊到300!專家試算給出「340」:以後195就是底部了

最近媒體紛紛將鴻海的目標價喊到300元,甚至更高,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但坦白說,這些喊價往往是為了製造話題居多,為了收視率考量,實際上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本夢比居多,所以本文將撇開這些無稽之談,從鴻海基本面數據與營運表現,客觀理性來探討投資價值,回到「本益比」來看。 從營收數字來看,截至2025年6月,鴻海當月營收5,402.36億元,雖然月減12.26%,但年增仍有10.08%。若放大到整個2025年第二季來看,營收更達1兆7,97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5%,整體業績穩健向上,代表基本面狀況不錯。

日本關稅15%但代價高...台灣恐更慘?伊森分析:日企若能吃到訂單其實不差

在台灣關稅即將落地的前夕,伊森相信讀者現在最關心的一定是到底數字會開成甚麼樣子?尤其在韓國談壞、日本搞了一個像是賣國的5500億美元投資案,到底台灣會不會談得更好還是更差? 這點伊森或許無法直接回答,但我們想針對日本這次的前車之鑑,說明一下伊森的看法,同時也詳細分析國際談判與這種雙邊貿易的複雜性是甚麼? 目的自然是「讓讀者有一個觀察台灣關稅談判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的觀點」,今天的內容可能會有點複雜,還請讀者們耐著性子讀完,伊森相信一定會有幫助的。 「日本出5,500億美元、卻只拿10%利潤、美國拿90%」是美方(川普與其官員)口中的說法,尚未有正式、雙方一致文件確認;日本官員已澄清細節未定,且資金多為貸款/擔保,談不上那種單純的利潤分帳。

美國開獎對台關稅稅率衝擊台股 金管會這麼說

美國對台灣關稅拍板定案為20%,今日衝擊台股,對此金管會對基本面信心喊話指出,今日的韓國、日本、香港股市跌幅均大於台灣,...

台暫時關稅20% 外資賣超台股70億調節台積電日月光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暫時為20%,政府強調非最終目標,後續談判爭取更有利稅率,台股今天震盪下跌108點,收23434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