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董座借款6千萬不追討成獲利 彰化大慶商工無奈:稅繳不出成負債

國道一號豐原段傍晚重大車禍 2女受傷、2男無呼吸心跳

「U=U」點亮台北夜空 疾管署101點燈盼消除愛滋歧視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疾管署今日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U=U」等字詞。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自己17年前擔任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時,也曾在此點燈宣導,當時還邀請知名棒球選手王建民,現在他已經變成12強的冠軍教練,期待台灣的愛滋跟棒球表現一樣,拿到世界第一。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指出,2030年愛滋防治的目標是「95-95-95」,即95%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5%已知感染者接受治療,以及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成功抑制,我國去年底已經達到「91-96-95」,優於全球平均「86-89-93」。然而,愛滋雖漸漸受到控制,但國內最大挑戰仍是「歧視」,只要有歧視,愛滋恐怕就不會消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今年前10月愛滋新感染人數83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4人,增幅約4%;其中女性及15至34歲的年輕族群增幅較多會持續監測。愛滋疫情增加,可能受到先前新冠疫情民眾延遲就醫影響,預期疫短期回升後,長期仍可持續呈下降趨勢。

羅一鈞也說,未來會持續推動多項措施,包括結合社群力量推廣衛教與預防服務、拓展多元化愛滋篩檢管道、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推動診斷即刻服藥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同時推廣U=U(病毒量測不到=傳不出去)的概念,減少汙名與歧視,讓感染者更有信心接受篩檢與治療。

今日記者會也邀請到社台灣公衛學生聯合會的醫衛學生代表獻唱HIV公益歌曲《一樣 As Usual》。這首歌曲由全臺超過百位醫藥衛生領域的學生共同創作,以「U=U」為核心概念,透過音樂與歌聲傳遞希望與理念,期盼藉此消除民眾對HIV的誤解與隔閡,共同促進愛滋健康平權。

此外,疾管署從11月29日起至12月31日,推出自我篩檢免運費活動,活動期間民眾於網路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可享免45元物流費之優惠。另,疾管署今年起也與18家愛滋指定醫院推動友善醫療服務計畫,營造感染者友善就醫環境,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健康權利,期盼達成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95-95-95」目標,及全球愛滋防治愛滋3零(零新增、零死亡、零歧視)願景,邁向消除愛滋的目標。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疾管署響應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世界愛滋日的主題「Take the Rights Path」,晚上在台北101點燈「有愛無礙 健康平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愛滋病 疾管署 病毒

延伸閱讀

台北101世界愛滋日點燈 疾管署籲消除疾病歧視

本土麻疹增1例 北部30多歲男感染源待釐清

本土麻疹個案+1!北部30多歲男接觸102人 感染源待釐清

影/網傳疾管署「土皇帝」霸凌屬實 署長親上火線道歉

相關新聞

19日北部、宜蘭低溫13度 宜花防較大雨勢

氣象署今天表示,大陸冷氣團影響至明天清晨,北部、宜蘭平地低溫約攝氏13、14度,水氣偏多,宜花要留意較大雨勢;20日明顯...

進口海膽、米餅重金屬鎘超標 醫曝對「2器官」危害最顯著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一批智利進口海膽重金屬鎘超標,近期多批日本進口的嬰幼兒米餅,同樣也有鎘過量問題,毒物科醫師指出,推...

嚴重汙染河川總長縮至74.6公里

環境部昨天公布嚴重汙染河川總長度,廿年來從三八六點二公里大幅縮減至去年的七十四點六公里,減少近八成,嚴重汙染測站數去年降...

日行萬步沒比較健康!醫揭關鍵在「步行強度」 1方式最有效益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傳統觀念認為「日行萬步」有益健康,但最新研究顛覆了這個說法。研究人員分析近9萬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數據,發現每日總步數量和有症狀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率無直接相關性,也就是說人不會因為步行的數量越多而變得越健康,關鍵在「步行強度」。

本周兩波大陸冷氣團愈晚愈冷 氣象署:周五冷氣團更強更冷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上午指出,本周有兩波大陸冷氣團,今起愈晚愈冷,北部先降溫,其他地區入夜之後也會降溫,低溫約13-1...

台灣燈會塞爆交通癱瘓惹民怨 交部主祕深夜發聲了

台灣燈會昨晚湧入大量賞燈人潮,桃園市政府預估超過200萬人次,不論機捷、高鐵都塞爆,昨天晚間一度癱瘓桃園青埔地區交通,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