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震激增511個 卻連10天無顯著有感地震 專家示警

0403花蓮地震後,截至12月23日已發生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圖為0403花蓮地震災情。聯合報系資料照
0403花蓮地震後,截至12月23日已發生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圖為0403花蓮地震災情。聯合報系資料照

0403花蓮地震後,截至12月23日已發生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地震專家郭鎧紋說,連續8天以上沒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是很罕見的情況。然而12月14至23日已連續10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至於較長天期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後續是否會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還需持續觀察。

2024年第1號顯著有感地震發生於1月20日,為歷年來最晚,今年第1季(1至3月)僅16個顯著有感地震,成為歷年最少。但0403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後,當日發生83個顯著有感地震,4日發生26個顯著有感地震, 5日發生21個顯著有感地震。主震後,第2波顯著有感地震,密集發生於4月22日,有43個顯著有感地震, 23日發生72個顯著有感地震。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在2000年4月之前的所有有感地震均予以編號,後因測站加密,測報能力提升,自2000年5月起,將有感地震區分為顯著有感地震及小區域有感地震,顯著有感地震予以編號,小區域有感地震則沒有編號。

郭鎧紋表示,2024年地震在台灣相當活躍,2001至2023年每年顯著有感地震個數平均值為130.783個,但0403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後,統計至12月23日止,已激增達511個, 約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然而,12月13日花蓮近海發生規模4.3地震後,14日至23日已連續10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目前持續發展中。

統計自2020年至迄今,最長連續達34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有1次,創下2022年8月全月無顯著有感地震;其次是連續28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有2次;連續20天至27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有5次;連續14天至19天者計13次;連續10天至13天者計有21次(未含今年14至23日)。

郭鎧紋說,2020年迄今規模6以上地震計有31個,雖然長天數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之後,並未立刻發生大地震,但2022年8月全月無顯著有感地震之後,9月卻發生4次規模6以上地震,包含9月17日發生規模6.6地震、9月18日發生規模6.1及規模6.8地震、9月19日發生規模6地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先前受訪時曾表示,一個受隱沒帶控制的地區,地震會有等同於海溝巨型斷層活動周期的地震周期,就一條斷層而言,斷層特徵地震的發生也有周期現象;斷層大動後,會先有一大段連微震都沒有的平靜期,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微震出現,到一定年限後會再大動。

針對較長天期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之後,是否會立即發生規模6以上的大地震?郭鎧紋說,2020年迄今規模6以上地震計有31個,雖然長天數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之後,並未立刻發生大地震。

但2022年8月全月無顯著有感地震之後,9月卻發生4次規模6以上地震,包含9月17日發生規模6.6地震、9月18日發生規模6.1及規模6.8地震、9月19日發生規模6地震;郭鎧紋表示,其中是否有關聯需持續觀察,值得進一步研究。

※以上言論僅供學術討論之用,氣象預報應以氣象署為準。

0403花蓮地震後,截至12月23日已發生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圖/郭鎧紋提供
0403花蓮地震後,截至12月23日已發生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為平均值130.783個的3.5倍。圖/郭鎧紋提供

地震 花蓮

延伸閱讀

花蓮403強震失蹤新加坡夫妻 家屬聲請死亡法院宣告獲准

張惠妹大巨蛋唱三天三夜 里長驚像地震:電梯燈晃門嘎響

颱風、地震地方政府自行面對 蔣萬安:照顧人民是天職

財劃法過颱風地震自己面對? 花蓮藍營怒:恐嚇全國人民

相關新聞

運量新高、搶位衝突頻傳 高鐵明年增班

高鐵今年十一月日均運量達廿二點四萬人次,創通車以來新高,但座位紛爭不斷,自由座尖峰時段人潮擠到對號座走道,為搶座位發生潑...

國光客運北車場站 元旦走入歷史

高鐵運量節節攀升,國道客運載客率則每況愈下,冷熱兩樣情。交通部今年五月核定調整運價漲幅上限,統聯客運昨日起調漲四條代駛路...

麻疹群聚增7例 有北市足跡

中部某醫院上周爆發麻疹群聚感染,疫情持續擴大。疾管署昨再公布新增7名感染者,均為院內感染,包括1名醫師、3名護理師,累計...

65歲免健保費可能三讀 醫界憂心

在野黨提出多版本「老人福利法」修法草案,最寬鬆版本為六十五歲以上且所得稅率百分之廿的長者免繳健保費,排入廿七日立法院會,...

嬰幼兒食品 禁標優於母乳

部分嬰幼兒奶粉強調,自家乳品與母乳品質相近,且外包裝上印著寶寶圖樣。衛福部食藥署昨強調,依現行規定,供一歲以下嬰幼兒使用...

「媽媽不是乳牛」 提高哺育率 專家籲三方齊努力

提升新生兒免疫力、有助建立親子關係…,哺育母乳的好處多多,但部分新手媽媽回歸職場後,無法哺育,因此,心生虧欠、罪惡感。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