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醫療計畫/醫療備戰 新醫院擬設地下醫院
新蓋醫院擬設置地下醫院,以躲避炸彈砲火。戰時近九千家社區藥局恐被徵召,由藥師協助傷者縫合傷口。「心肺復甦術」還不夠,全民需學會如何以止血帶包紮傷口,避免失血過多。衛福部「韌性醫療」計畫內容首度曝光,詳述戰爭醫療概況。
為了因應全民動員法,衛福部半年前著手執行「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計畫」(韌性醫療),重點在於如何因應戰爭醫療需求,相關指引草案即將於農曆年後出爐,本報獨家取得關鍵內容,除了新設醫院必須建置地下醫院,醫療人員需再訓練,練習在替代性醫療場所執行手術,未來相關指引,不排除納入醫院評鑑。
據了解,近年來,美國多次與我國多家醫學中心祕密開會,討論未來兩岸爆發戰爭時,如何在第一時間架設野戰醫院,以及在野戰醫療帳篷內執行手術,緊急救護傷者,減少傷亡。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規畫及推動「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計畫」(韌性醫療),主因為因應「全民動員法」,盤點國內最可能面對的災害,除了颱風地震等天災外,發生率最高的人禍為「戰爭」。儘管一談到戰爭,就容易觸動政治敏感神經,但「我們不能什麼都不準備」。
衛福部召集國內與災害應變相關的醫學會,擬定「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計畫」,現已完成初步醫療指引與草案。衛福部曾派員至以色列取經,該計畫一項草案即規畫新設置醫院需建置地下醫院,至於使用中的醫院,需在地下停車場強固建築體。
草案中也鼓勵外科醫療人員提升院外執行手術的能力,其他非外科人員,強化「外傷」處理能力,以及如何在醫院外進行輸血時,同步確保血液品質。劉越萍表示,相關草案均送交立院,盼預算順利通過,今年陸續公布指引,在各大醫院試行,確保指引順利運作。
衛福部韌性醫療計畫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表示,該計畫共有「人員賦能的精進、醫療量能整備、設備韌性維護」等三主軸,其中人員賦能最重要,除了要求醫護人員學會在非醫院場域執行醫療行為,還擴及全民須學會止血、包紮傷口、避免失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