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至49歲患者增 醫:大腸癌篩檢 比買保險重要
一名45歲中壯男子,上廁所時發現血便,原以為是痔瘡,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竟發現大腸長出6公分的腫瘤,還好未侵襲其他組織,屬於大腸癌第一期。經手術切除後,已經回復正常生活,後續定期回診追蹤。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張巨成表示,大腸癌的治療特性為「盡量切除」,可提高存活率,但關鍵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避免進展成晚期大腸癌。經由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發現陽性反應並接受後續大腸鏡檢查,只要妥善治療,早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
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大腸癌篩檢比買保險更重要!」透過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與二期以上大腸癌發生率,且減少晚期的化療、標靶藥物治療費用。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在全球名列前茅,40至49歲族群有急速上升趨勢,尤其是45至49歲,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父母輩在同年齡時要高出許多。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去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7643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被肺癌擠下,主要原因跟較早推動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有關。因應「健康台灣」計畫,國健署自今年元旦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魏璽倫指出,歷年符合資格進行免費糞便潛血檢查的民眾,以50至69歲最多,占了36%;今年擴大開放45至74歲民眾,估計有199萬人受惠。另外,今年也將試辦公費「無痛大腸鏡篩檢計畫」,符合40至49歲且一親等患有大腸癌者等2個條件,納為優先對象,若計畫順利,預計第二季可上路。
定期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並降低35%死亡率,早期發現治癒良好。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魏璽倫提醒,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
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健署呼籲,新春佳節享美食,要掌握「3多、3少、3去」飲食原則,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另外,規律運動也不可少,多管齊下降低罹癌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