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治療新突破 台韓跨國研究登上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
B肝治療新突破!肝膽腸胃專家、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與韓國蔚山大學醫學院長林永錫共同發表一項開創性臨床試驗研究,證實早期抗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肝臟併發症的風險,這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台韓跨國研究更邁出一大步。
這項臨床試驗在台灣及韓國22個中心進行,挑戰當前的B型肝炎治療指南,目前指南主要僅對具有顯著肝纖維化或肝功能丙胺酸轉氨酶(ALT)指數明顯上升的患者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
針對無肝硬化、肝功能指數無顯著上升中高病毒血症患者,則尚缺乏具體建議與證據。研究發現,無論血中ALT是否異常,對無肝硬化但具有中度或高度病毒血症的慢性B型肝炎成人患者,早期使用抗B肝病毒藥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可顯著降低肝細胞癌、肝功能失代償、肝移植及全因死亡率等嚴重肝臟併發症的風險。
分析結果顯示,369人接受抗病毒治療組與365人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觀察組相比,主要複合終點「嚴重肝臟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治療組發生率為每100人年0.33,觀察組則高達每100人年1.57。
相較於觀察組,治療組可以顯著降低8成嚴重肝病相關併發症風險(HR為0.21)(p=0.027),這些數據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在疾病早期啟動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防堵慢性B型肝炎的致命併發症。
余明隆、林永錫表示,這項研究挑戰傳統B型肝炎管理方法,顯示早期抗病毒治療能顯著降低嚴重肝臟併發症的風險,這可以改善全球數百萬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長期健康預後,呼籲更新臨床治療指南和給付政策,及早嘉惠更多需要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
此研究登上在肝膽腸胃科領域前1%,影響係數30.9的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胃腸肝膽學」,並已註冊登錄在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ClinicalTrials.gov(NCT03753074),該成果凸顯高雄醫學大學在國際肝炎研究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