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鼻塞、打噴嚏用洗鼻器緩解 醫:過度清洗適得其反
春季將至,飄散在空氣中的花粉、灰塵,使人體容易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情況,不少民眾仰賴洗鼻機緩解不適。專家今天表示,洗鼻器的關鍵在於食鹽水濃度和水溫,一天應使用1至2次為限,主要用途是緩解鼻腔不適,但無法有效縮短病程,若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仍須就醫接受治療,並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以利痊癒。
衛福部食藥署召開例行食藥安全管理說明記者會,亞東紀念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偉誠說,洗鼻器分為手動擠壓或電動,零件包括容器、出水口和鼻套,可將生理食鹽水送入鼻腔,再由另一側鼻孔或嘴巴排出,過程中透過水流灌注清潔鼻腔內致病原,恢復鼻腔過濾雜質與有害物質的功能,有助於緩解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洪偉誠說,使用洗鼻器前,應先準備專用的洗鼻鹽或生理食鹽水、水溫30至35度,並將洗鼻鹽溶解在蒸餾水或過濾水中,過程中頭部略向前傾、洗鼻器的出水口對準上側的鼻孔,輕輕擠壓洗鼻器讓鹽水從一側鼻孔流入,並通過鼻腔由另一側鼻孔流出。
「正確使用洗鼻器不會傷害鼻腔。」洪偉誠說,若能在使用洗鼻器時維持軀幹前傾、面部朝下,能避免溶液透過鼻咽管逆流至中耳腔;嘴巴張開維持哈氣、吐氣的動作,並在過程中勿講話,也可防止嗆到。洗鼻器能幫助緩解一般感冒、類流感、新冠疫情,甚至頭頸癌患者治療後引發的過敏性鼻炎、急慢性的鼻竇炎,排出鼻腔因為鼻膿與鼻膿造成的堵塞情況,也能清除過敏原、灰塵和黏液,有助於改善鼻腔健康。
洪偉誠表示,洗鼻器的關鍵在於食鹽水濃度和水溫,應以500cc的水搭配4.5克的鹽,且以無碘鹽為佳,含碘可能刺激鼻腔,再用30至35度的生理食鹽水、蒸餾水、開水、過濾水等較無致病原的液體組成溶液,而非自來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對鼻腔有感染風險,也切勿使用茶水、眼鏡用生理食鹽水,以免產生不適。
不過洪偉誠提醒,不要過度仰賴洗鼻器,一天應以1至2次為限,過度使用容易導致鼻腔乾燥或刺激反應,也會使原本具免疫功能的黏膜組織受損,除了導致鼻血,也讓致病原更容易找上門。而使用洗鼻器時,若仍不慎使溶液逆流至中耳腔,人體在幾小時至1天內可正常代謝排出體外,若仍持續數天有耳朵脹痛等不適感,或有中耳炎情形、近期有開耳朵或鼻子的手術,應找專科醫師檢查,諮詢後再使用洗鼻器。
另外,洪偉誠說,規律洗鼻仍無法改善不適,應找專科醫師檢查,此舉是以緩解症狀為主,但無法有效縮短病程,學齡後的幼童也宜在家長的協助下使用洗鼻器,若為學齡前的嬰幼兒,由於鼻膜較薄,應謹慎使用,以免出現鼻血等情況。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組長李國驪表示,洗鼻器裝置不含液體,屬低風險的第一等級醫療器材,但若裝置內含沖洗溶液或洗鼻鹽,則屬中風險的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各大平台上均有販售通路,民眾在選購前,應先看清楚包裝上是否有刊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完整產品資訊,並依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