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增加血脂濃度!餅乾、泡芙隱藏「反式脂肪」危機
![圖為餅乾示意圖。圖/ingimage 圖為餅乾示意圖。圖/ingimage](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3/1/3148806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民眾年後普遍年腫了一圈,體重、腰圍都會增加,體脂肪更是飆升,若肥胖合併高脂血症,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高血脂是吃出來的,有部分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屬於遺傳性,透過生活及飲食型態控制,仍可降低其他慢性代謝疾病風險。
林謂文指出,血液中的脂肪,主要為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總數值過高會增加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他強調,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肝臟也會自行製造,由於儲存在血管中。三酸甘油脂則是吃進過多脂肪酸時,會儲存在血管內,變成後備脂肪。
膽固醇主要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前者又稱「壞的膽固醇」,如果超過130mg/dl,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造成血管阻塞。後者俗稱「好的膽固醇」,負責把過多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男性最好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
長期有高血脂,除了容易有脂肪肝、刺激發炎反應,也會造成身體其他器官病變。林謂文提醒,人體的膽固醇來源大多是由食物而來,日常飲食要注意避開動物內臟、三層肉、帶殼海鮮、動物性油脂,以及隱藏在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
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大部分的反式脂肪,都是將植物油進行「部分氫化」處理,改變植物油的結構,雖然可耐高溫油炸,但是比飽和油脂更難代謝,且更容易堆積在血管壁。她強調,反式脂肪吃多了,會提高人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全身性發炎反應。
劉怡里呼籲,反式脂肪常用來製作酥脆餅乾、泡芙、麵包、蛋糕、巧克力、鬆餅等,以及油炸的薯條、甜甜圈、洋芋片、炸雞排等炸物。她建議,避開蛋塔、各式酥餅、麵包抹醬等酥皮類食物,日常飲食以看得到主體的原型食物為主,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全穀類,有助於降低「壞的膽固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