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長期配戴降噪耳機恐造成「聽覺處理障礙」 專家籲:開啟1模式

現代人幾乎每天都會使用耳機聽音樂,而廠商所推出的「降噪」功能,讓使用者聽歌不受打擾的同時也能夠保護聽力。不過有專家認為,長時間阻隔日常噪音,可能會讓大腦「忘記」如何篩選聲音,延伸出中樞聽覺處理障礙等問題。
據BBC報導,一位25歲的倫敦行政助理蘇菲(Sophie)分享,自己經常被人說「不專心聽」、「容易恍神」,她雖然能夠聽到生活周遭的聲音,卻無法清楚地分辨來源,經過多次診斷後,才發現是「聽覺處理障礙」(APD),聽力專家認為,這恐怕與她每天長時間(5小時)配戴降噪耳機有關。
其實,降噪耳機可以防止高頻噪音傷害聽覺,這對耳朵長期的健康有益。不過英國聽力學會副會長班頓(Claire Benton)強調,若長期阻隔日常噪音(如汽車喇叭),可能會讓大腦「忘記」如何篩選聲音,「你戴著降噪耳機,只聽自己想聽的聲音,根本不需要努力去區分環境聲音」。
隨著科技發展和民眾對視聽媒體的依賴增加,人們與聲音的互動方式已經改變。許多人外出時全程配戴著降噪耳機,並習慣開著字幕觀看影片,根據一項YouGov調查,18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61%的人看電視時更喜歡開啟字幕。專家呼籲,應該進一步研究降噪耳機對兒童聽覺處理的影響。
近幾年來,APD(聽覺處理障礙)門診需求量大幅上升,聽力學家亞歷山大(Angela Alexander)認為,應該減少降噪耳機的使用時間,並開啟透明(通透)模式,讓環境聲音適量進入。平時,也可以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進行「噪音中辨別語音」的訓練,逐步改善自身聽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