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季能見度低!3月告警190次 濃霧好發2時期曝光

近期台灣西半部局部地區因濃霧影響能見度,中央氣象署指出,每年12月至4月時序進入冬末春初,就是濃霧最容易發生的季節,其中濃霧還分為「平流霧」、「輻射霧」、「平流輻射霧」。平流霧金馬地區較常見,西半部則常見輻射霧,另也會出現平流輻射霧,但不管哪種霧,若出現濃霧特報就會影響能見度,也會影響交通安全性,民眾若有搭機需求也要注意航班起降情形。
2月15日下午台灣海峽風場轉為偏北到西北風,將海上水氣帶往陸地,造成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局部地區空氣達到飽和,形成霧,而晚上地面溫度下降,加上不斷有海上水氣持續移入,西半部其他地區近地面空氣也逐漸飽和,形成大範圍濃霧。
氣象署指出,根據歷年(2021至2024年)濃霧特報發布次數統計,10月發布6次、11月60次、12月45次、1月99次、2月159次、3月190次、4月162次、5月117次、6月87次、7月22次、8月16次、9月11次。
其中,2至5月易發生平流霧,且在金門、馬祖較常見。數天內的夜晚、白天都可能起霧,因溫暖的空氣,吹進較冷的陸地、海面,導致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平流霧維持的時間較久,需要風向改變、水氣來源消失,霧才會消散。
4至12月易發生輻射霧,台灣西半部較常見,多在清晨時起霧。因入夜後,地表快速變冷,靠近地面的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就會出現輻射霧,但日出後,太陽烤熱地表空氣,霧氣就會消散;但會出現輻射霧,代表會是晴天的預兆。
另外,台灣西半部也很常見平流輻射霧,與單純輻射霧相比,平流輻射霧發生的時間較提早、結束時間更延後。會形成平流輻射霧首先是因溫暖空氣往陸地吹送,再來到了夜間,陸地輻射冷卻降溫,最後因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因其成因韓空氣平流,加上輻射冷卻,因此才取名為「平流輻射霧」。
氣象署提醒,隨著時間已到冬末春初之際,濃霧發生比例尤其明顯,民眾需多留意氣象署發布的最新特報資訊,低能見度會影響交通安全性,因此濃霧發生時,行車需注意路況安全,也須留意是否有濃霧影響航班起降情形。
進入濃霧時,可收聽警廣、道路即時資訊,下交流道時避開濃霧區;若已身處濃霧,建議要減速慢行,並開大燈、霧燈、危險警告燈;下交流道或駛往服務區時,若暫停路肩,乘客應到護欄外,避免遭其他車輛追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