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微電車免駕照 專家:應講習

台灣屢因交通環境混亂登上國際版面,每年在台因交通死傷的外籍人士更不斷創新高。除了觀光客外,移工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釀禍也受關注。專家認為,在微電車管理上,應規畫完善的訓練制度,並檢討外籍人士保險制度。
根據交通部現行規定,微型電動二輪車雖然需要掛牌納管,但騎乘卻不用駕照,成了不少外國人在台灣愛用的代步工具之一。
不過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退休教授蔡中志表示,台灣路況較國外複雜,且車種多元,騎乘任何有動力的交通工具都應有受訓制度,微型電動二輪車雖最高時速在廿五公里以下,但外籍人士在不熟悉台灣交通規則及特性的情況下使用仍有風險,應規畫講習。
蔡中志也提到,交通部公路局雖規範騎乘微電車須投保強制險,但許多外籍移工可能因想省錢或不懂法規而未投保,一旦發生事故,受害者可能求償無門。過去也有不少移工為求方便無照駕駛機車,輕則自撞、重則造成他人死傷,若是非法滯留移工,更可能雙手一攤無力賠償。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則認為,台灣交通環境為求方便,與先進國家基本規畫設計不同,甚至跟國際脫軌。近兩年經過改善,外籍人士死傷仍創新高,代表這些改善只有治標不治本,只求短期成效,導致仍是混亂不安全交通環境。
李克聰表示,相關單位應完整分析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的型態與原因,研擬對症下藥的改善對策,改善方式應以外籍人士在不熟悉台灣交通環境的角度,如逆向公車專用道、調撥車道、人行道交通順逆向混流、高速快速公路及市區下匝道易碰撞點的設計等。
高餐大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則說,觀光客在國外發生交通意外事故並不罕見,但台灣過去對外都是以「台灣是安全的旅遊環境」為宣傳主軸,沒有強調應注意事項。他認為,不需將「提醒交通用路安全」當作負面宣傳,若一直都以正面宣傳,反而會讓旅客在不了解交通環境的情況下鬆懈,建議可多提醒旅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