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李灝宇熱身賽暴力出棒差點轟出牆 纏鬥12球拗到保送掀熱議

冷氣團來襲氣溫降 醫:三族群血壓「如此」波動更危險

IG封鎖人後會被發現嗎?真相揭祕 還有1招「軟封鎖」包準不被發現!

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恐創新高

外籍人士在台交通死傷節節攀升,根據道安委員會統計,去年截至11月止,就有約1萬1602名外籍人士因交通事故死傷。圖為移工騎乘電動自行車。記者林伯東/攝影
外籍人士在台交通死傷節節攀升,根據道安委員會統計,去年截至11月止,就有約1萬1602名外籍人士因交通事故死傷。圖為移工騎乘電動自行車。記者林伯東/攝影

交通部等單位近兩年積極改善交通環境,雖然去年整體數據已有改善,但外籍人士交通死傷卻不見好轉,去年截至十一月止,就有約一萬一六○二名外籍人士因交通事故死傷,較前年同期增加六八二人,全年恐創下有統計以來十六年新高,其中又以機車造成死傷占五成最多。

泰國網紅「茱麗葉」去年十月來台灣遊玩,在新北市新店商城旁穿越馬路時遭機車撞上,導致骨折和擦挫傷。一名長榮航空越南籍空服員本月十日於桃園市蘆竹區路口,遭右轉的聯結車捲入車底,送醫仍宣告不治。此外,外籍移工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發生車禍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外籍人士合法居留我國的人數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統計,二○一九年度約七十八萬餘人,去年底已達到九十四點八萬餘人,隨著在台居住外國人愈來愈多,車禍數據也跟著上升。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就有四十二名外籍人士在台因交通死亡,一萬一五六○人受傷,死亡人數較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十六點七。

近年外籍人士在台交通死傷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近年外籍人士在台交通死傷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若以國籍來分,則以越南居多,去年截至十一月,就有一一四七件交通事故,造成一六三三人死傷,其次是印尼六○三人死傷、菲律賓三八一人、泰國二四一人、馬來西亞一一四人。若移工居留地分布來看,則是桃園居冠,總計四三六件,造成六二六人死傷,其次是台中市四九七人死傷、台南五三三人、彰化四三五人、雲林二○二人。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表示,去年外籍人士交通死傷較歷年增加,其中因機車傷亡約占五成、微型電動二輪車約占一成八,兩者為最大宗,有幾個縣市人數特別多,可能跟工業區、城市結構有關,肇事原因多是未保持安全距離、未依規定轉彎等。

事實上,交通部公路局近年來力推機車駕訓,但外籍人士參與者少,移工甚至選擇騎乘不用駕照的微電車,去年更有監委點名外籍人士參加「機車駕駛訓練制度補助計畫」成效不佳,交通部、勞動部及地方政府對於外籍移工歷年交通安全宣導與相關防範機制之欠缺,導致未能有效降低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除了移工,觀光客來台發生交通事故時有所聞。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馬耀祖表示,許多外國人不知道台灣機車的危險性,也不熟悉台灣機車會從巷子衝出的特性,最常見的是團員落單或是自由活動時被機車撞上。

去年短暫來台旅遊的日籍旅客松崎光指出,台灣車道常見人在行走,人行道也可見車輛,較難分辨哪裡是車子、哪裡是行人的區域。從瑞典嫁來台灣的Lina表示,剛來台灣時,對於隨處可見的違規停車感到驚訝,且台灣的車速較快,走在路上需要特別小心。

交通事故 交通部 移工

延伸閱讀

影/廂型車雪隧爆胎…11名乘客皆非法移工 移民署全送辦

後車廂疊坐擠7人!苗栗專勤隊查獲失聯移工 雇主挨批罔顧人命

中東國家的現代奴隸:黎巴嫩卡法拉制度下的家務移工

被拋下的幫傭:黎巴嫩戰火下,無處可去的外籍移工

相關新聞

東北季風影響 3縣市大雨特報

中央氣象署上午9時30分針對北北基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天白天都要注意。

大陸冷氣團今增強 吳德榮:冷到周二晨下探7度

又濕又冷,今天降雨範圍大。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http:...

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恐創新高

交通部等單位近兩年積極改善交通環境,雖然去年整體數據已有改善,但外籍人士交通死傷卻不見好轉,去年截至十一月止,就有約一萬...

台灣燈會第2個周末機捷電力異常 機場站旅客摸黑怨聲連連

機場捷運今天上午發生電力異常導致A8長庚站,到A13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站一度失去部分電力,機場站的旅客摸黑怨聲連連。

冷氣團來襲氣溫降 醫:三族群血壓「如此」波動更危險

中央氣象署預報指出,今天冷氣團南下,各地降溫、水氣增多,北部、東北部有明顯雨勢,周一、周二清晨留意低溫下探11度。台安醫...

不少人感染諾羅病毒 醫:噴完酒精還是會傳染

不少民眾感染諾羅病毒,有的人上吐下瀉,非常不舒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面對諾羅病毒,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