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聞眼/健保再不改革 重症出國非危言

健保推動卅年,雖達到人人就近就醫的目標,卻也因給付分配長期失衡,使醫療資源嚴重失衡,醫界早在廿年前就已喊出健保需要改革,但政府的改革力道卻持續不足,急重難罕科別的醫師持續出走,直到如今人才出走不僅成為常態,護理師荒或是醫師荒,如同月經文重複上演。
賴清德提出健保應實施「不同工、不同酬」給付,雖為時已晚,卻也是正視現實的第一步。然而,僅有口號無法扭轉困境,若改革力道不足,醫療人才出走潮恐難以遏止,未來「重症需出國就醫」的預言,恐怕非危言聳聽。
醫界多年來不斷呼籲給付應按勞分配,牙醫系分數超越醫學系,正反映出年輕人對醫療現場的不信任。當執行十小時以上的高難度手術,健保給付竟與一般診療無異,這種「同酬」邏輯,無異於懲罰真正投入高風險、高強度工作的醫師。
健保署目前針對急重症投入四十億元提升給付,擬將診察費區分一般與複雜,此舉是改革一小步,但若缺乏全面性設計與執行力,恐淪為頭痛醫頭的補救措施。張鴻仁所言「沒有開始調整,就沒有實質幫助」一語中的,唯有政府提出具體時間表與分配原則,才可能真正扭轉醫療崩壞的危機。
下個健保卅年,不能只是「撐下去」,而必須是「改變中走下去」。否則,這場遲來的改革,恐再錯過下個世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