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質疑這樣的應對策略將把台灣推向「能源依賴」、「碳排風險」與「國防安全漏洞」的三重危機,民團更以台電在基隆推動的協和四接案為例,此案曝露出國防與能源安全隱憂,呼籲政院納入軍事風險、爆炸模擬等等重新評估。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在美方壓力下,台灣被迫加碼採購液化天然氣,甚至還傳出被迫將投資高達440億美元於美國阿拉斯加的輸氣管線。他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比卡達、澳洲高出1.5倍,長期將衝擊我國能源價格與碳排表現。到2032年台灣預計將擁有7座LNG接收站、49座儲氣槽,人均儲氣量將為日本2.2倍、韓國1.7倍,密度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這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將帶來巨大的潛在災難。
王醒之以協和四接為例,儲氣槽距離最近民宅僅400公尺,距威海營區與內木山軍事設施分別僅1400與1900公尺,座落於基隆港嘴、緊鄰軍港,極易成為戰時攻擊目標。讓人憂心台灣接收站可能已被鎖定為潛在打擊目標。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也指出,馬來西亞近日的燃氣爆炸造成500公尺內建物嚴重受損,而四接除管線外還有大型儲槽,一旦發生事故,影響更甚。她引用中油先前對台中二接的風險評估指出,一旦儲氣槽陷入火場,應對周邊1600公尺全面撤離。
公民團體也從能源轉型角度提出質疑,海洋大學名譽教授李昭興指出,天然氣為高碳排能源,台灣若擴大採購反而可能因碳關稅而損失更多。他認為,地熱是台灣原生能源,北北基宜火山帶潛能豐富,不需進口、低碳又分散,更具能源韌性。台灣若與美國合作,引進地熱技術,將是更符合國安與環保的選項。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補充說,經濟部已將地熱納入重點發展目標,預計2030年可達1.2GW容量。他強調,現代鑽井技術進步快速,從初期需時80天縮短至17天,開發地熱速度與成本大幅降低,應儘速納入電力布局主軸。
此外,文化協會總幹事張雯玲也指出,協和四接所填海的區域歷史上即為戰略要地,若遭攻擊,碼頭崩塌、土石傾洩,恐堵塞基隆港航道,形成台灣百年國安危機。
王醒之呼籲,協和四接不僅是環境議題,應由行政院主導進行軍事風險評估、爆炸壓力模擬與應變計畫研擬,才能對國人負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