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遊戲拯救人生!女兒突不上學…開Switch獲1舉動打開心房 網友感動哭了

大阪世博驚傳參觀者死亡!媒體揭場地太大、休息區太少

教宗方濟各喪禮今舉行!誰來了?怎麼葬?QA帶你全掌握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家扶基金會昨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顯示逾八成兒少活躍於社群媒體,卻有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安全。  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家扶基金會昨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顯示逾八成兒少活躍於社群媒體,卻有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安全。 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昨發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超過八成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卻有五成不知社群媒體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

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在國小四至六年級的比率更超過三成。據警政署統計,網路犯罪近五年成長逾三倍;最新統計,二○二三年一到五月,網路犯罪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較上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卅三點二。

家扶基金會在去年十二月廿六日至今年一月卅一日,針對九至十八歲兒少問卷調查,回收有效份數八六三○份,信心水準百分之九十五、誤差值為正負一點○六個百分點。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璟指出,高達百分之八十三點六三的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國高中生更超過九成五;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轉發者,分享內容以照片或影片為主,占百分之六十二點九一。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四十九點一的兒少,認為可在社群媒體公開個人資訊,其中又有百分之六十五點六八,認為可公開生日,其次為自己的照片者,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五四;百分之四十五點二五認為可公開姓名。

蔡雯璟說,照片、姓名都是可直接辨識的個資,一旦過度曝光,動向被掌握,將招致人身安全的風險。數位足跡本來就難避免,且資料已分享出去,遭截圖、備份、傳散後更難除盡,卻有近一成五兒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刪除後不保留」,百分之四十九點六八「不清楚」刪除後會被保留多久。

此外,更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三五的兒少從未聽過數位足跡,百分之五十點一六不知道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也有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二的家長未過問兒少社群使用狀況,百分之卅八點四九表示家長沒有聊過有關網路安全話題。

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督導鮑智傳分享,曾有兒少「小美(化名)」和陌生網友互動,網友探問就讀學校、居住地、平時活動地點等,小美不設防地告知且漸進相約見面,後續卻被騷擾。國中女孩「小丹(化名)」則是在IG限時動態上分享日常,卻被同學惡意截圖,並添加嘲諷侮辱文字後轉發並標註,她收到陌生騷擾私訊感到不安與惶恐。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數位足跡引發的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事件層出不窮,過往家長、學校、社區都忽略保護數位足跡,呼籲大家關注,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

6歲前接觸網路 比率攀升 製表/葉冠妤
6歲前接觸網路 比率攀升 製表/葉冠妤

家扶基金會 社群媒體 網路 詐騙 足跡

延伸閱讀

家扶調查:5成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 近4成家長未跟孩子談網路安全

家扶兒少數位足跡調查 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

在社群媒體上汙衊軍隊 俄羅斯男遭判勞改且「三年不准貼文」

康橋單車環台學生終於回來了! 受傷學生由同學攙扶回校園

相關新聞

新北再爆麻疹本土病例 曾到北市足跡2地點曝光

新北市新增第2例麻疹本土確定病例,經衛生單位疫調,確診個案可傳染期間曾在北市活動。北市衛生局今公布足跡為西堤牛排台北羅斯...

高雄馬祖直飛航班6月6日啟航 每周飛一航班

連江縣政府攜手高雄市政府及華信航空共推「高雄—馬祖」直飛航線,將於6月6日啟航。此次直航是回應居民與旅遊業界期待、亦對駐...

持續溼涼中南部好熱 入夜雨歇明迎好天氣 下周一又變天

今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加上華南雲雨區東移,北台灣和東台灣屬於溼涼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李名翔表示,特別是基隆北海岸...

石門、三灣16.4度 吳德榮:今溼涼晚起降雨漸緩 下周一鋒面再變天

今晨各地偏涼,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今晨平地最低溫為新北石...

桃園中壢長慎醫院只外洩8萬筆病例? 駭客打臉:手中總共掌握88萬筆資料

桃園中壢長慎醫院遭駭客入侵,先前傳出僅8萬多筆病歷資料外洩;不過,駭客NightSpire於25日在暗網中PO出手中...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