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撇賴清德主導大罷免 藍批「說溜嘴」

今熱飆35度高溫 吳德榮:梅雨季第1道移動性鋒面下周二通過

美股道指漲300點 但創逾半世紀總統上任百日最差表現

新冠高峰估最快下月來襲 輕重症、死亡均寫今年新高


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說明,新冠重症個案狀況,呼籲隨疫苗株更新,必須要接種最新一劑新冠疫苗。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說明,新冠重症個案狀況,呼籲隨疫苗株更新,必須要接種最新一劑新冠疫苗。記者李青縈/攝影

Omicron第七波疫情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3周上升,疾管署估計疫情高峰恐落在5月或6月。疾管署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國內上周新冠就診、重症、死亡數都為今年最高;民眾如有疑似症狀可購買家用快篩,就診提供參考,同時呼籲民眾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4月22至4月28日新冠門急診就診3226人次,較前一周增加19%;另新增21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7例死亡病例,均較前一周增加,也是今年最多。

自2024年9月1日起截至2025年4月28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600例,其中129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2024年10月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5%以上。

防疫醫師李宗翰表示,一名20多歲北部女性,本身無慢性病史僅在3年前接種過新冠疫苗,沒有接種最新JN.1疫苗;4月底開始出現發燒、背部痠痛、冒冷汗,就醫後發現白血球數量升高、右下肺葉發炎、血氧較低等,為新冠感染後併發肺炎跟心肌炎,收治加護病房已4天治療中。

羅一鈞表示,我國去年8月脫離第六波Omicron流行期,時隔8個月因為觀察到新冠就診人數連3周上升,因此判斷新冠再度流行,特別是10至29歲就診人次增幅逾三成最高,但是會呈現波峰較為緩和導致流行期拉高還要再觀察。

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中重症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和5-17歲兒童青少年,預防效益最顯著。羅一鈞說,依據疾管署最新分析2023至2024年新冠疫苗的預防效益,65歲以上長者接種一劑可降低55%中重症發生率、接種兩劑可降低78%中重症發生率;5-17歲兒童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可降低76%中重症發生率。

目前新冠疫苗莫德納JN.1仍有321萬劑供全民接種,年齡滿6個月以上均為公費新冠疫苗對象,另65歲以上長者等三族群建議接種兩劑(間隔6個月),呼籲全民踴躍接種新冠疫苗,以因應可能的疫情高峰。目前疫苗接種206.7萬劑,全國接種率8.7%,65歲以上長者第一劑接。

另,新冠抗病毒藥物充足,瑞德西韋(Remdesivir)尚有約21萬劑、倍拉維(Paxlovid) 47.8萬人份、莫拉皮拉韋(Molnupiravir) 1.1萬人份,按目前使用量庫存均可因應一年以上,且訂有開口式合約可增加採購,以因應可能的疫情需求。

此外,國際疫情部分,郭宏偉說,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僅東地中海、西太平洋及東南亞區近期上升;鄰近中國3月病例數、重症數及死亡數均較2月上升,香港、韓國近期陽性率皆呈上升趨勢,日本病例數則下降趨勢;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為XEC及LP.8.1。

新冠疫苗 疫情 疾管署

延伸閱讀

醫師投書Lancet稱台灣醫療崩壞 台大院長:沒那麼不堪

陳志金、羅一鈞澄清The Lancet文章 新冠致死率在台僅0.16%

越南麻疹嚴峻 旅遊前先自費打疫苗?疾管署羅一鈞解答

全球登革熱去年成歷史最慘 國際登革熱研討會今登場

相關新聞

上路5年簽署不到1% 病主法將大翻修

涉及病人善終決定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迄今僅十萬三千多人簽署,簽署率約百分之○點四五,朝野立委均認為數千元諮詢費...

病主法簽署執行率低 全因民眾聽到諮商自費價就打退堂鼓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簽署效率不彰,且實際執行率極低,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監事蘇文浩表示,病主法強調病人擁有「自主...

今熱飆35度高溫 吳德榮:梅雨季第1道移動性鋒面下周二通過

昨天各地最高溫約30至33度,今晨北部氣溫仍偏低,平地最低溫約14至19度。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

汽車考照擬增「指差確認」 民團砲轟

交通部公路局規畫於六月二日起,在汽車路考新增「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未落實一次就扣卅二分出局。不過行...

新冠重症、死亡今年新高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疫情嚴重

Omicron第七波疫情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續三周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上周新冠就診病例、重症、死亡數都為今...

美國進口酪梨、生蠔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全退運銷毀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8批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近半數為美國進口,包括1批生蠔及2批酪梨,被檢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邊境共退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