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華府直擊/川普百日人民怒吼民主黨噤聲 台灣怎應對?

高鐵首例「過站不停」疏失 駕駛連犯4大錯 停職3個月將懲處

傻眼!澳洲電台女DJ是AI生成「播半年才被發現」 超正臉龐曝光

汽車考照擬增「指差確認」 民團砲轟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立法院舉行「駕訓考照應改革,交通部勿將民團當政策背書工具」記者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中)呼籲交通部審慎思量,勿將民間團體當成錯誤駕訓考照政策的背書工具。記者陳正興/攝影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立法院舉行「駕訓考照應改革,交通部勿將民團當政策背書工具」記者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中)呼籲交通部審慎思量,勿將民間團體當成錯誤駕訓考照政策的背書工具。記者陳正興/攝影

交通部公路局規畫於六月二日起,在汽車路考新增「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未落實一次就扣卅二分出局。不過行人路權團體、駕駛團體都持反對意見,質疑實際上路後難取締,且易影響車流及安全,實行指差確認作為考試標準,恐淪為形式。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指出,「指差確認」適用於特定情境,在台灣目前僅有軌道運輸,如捷運、高鐵,以及台灣特定縣市的市區公車在應用,就連大型貨車駕駛從去年八月起也只需響應「轉彎暫停、安全再行」,並未全面強制指差確認,而在歐美等對駕駛行為規範嚴格的國家,也僅有要求擺頭確認而已。

林柏勛表示,聯盟並不建議普通小客車全面實行指差確認並作為考試標準,除過於形式主義,上路後難以取締,更容易影響交通車流及安全,建議應改為在路口處及遇行穿線時,擺頭確認是否有行人準備過馬路,或確認視線死角等方式,來完善制度並保障行人安全。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公路局上周召集民團針對駕照精進措施進行討論,當時聯盟提出駕訓改革建議,包含建立一般及高齡駕駛回訓制度、整合實體和線上課程、恢復舉發和違規講習、嚴格品管駕訓教練水準等。

至於「小客車指差確認」,陳愷寧說,不僅聯盟未提議,會中諸多民團也表示不同意見,然而雙方未有共識之下,公路局仍強行推出,質疑交通部倉促修法,將民間團體當成為錯誤政策的背書工具。

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李威爾說,未來汽車停路口要跟公車一樣,停下來進行指差確認,當然可以,但沒有意義,反而會造成交通阻塞,行人地獄還沒解決,還造成車輛地獄的情況。

李威爾強調,現在大部分司機都會讓行人,政府現在最該做的,應該是行穿線及號誌退縮、行人及車輛號誌分流等兩大精進政策,而非要求汽車考照增考行穿線前指差確認,「這根本是脫褲子放屁」。

公路局表示,規畫新增小型車道路駕駛考驗「未落實指差確認及口誦」扣分項目,主要是希望養成駕駛人行經行人穿越道前減速慢行、確實注意周邊視野、保障行人安全,考量外界意見分歧,將持續邀集相關單位進行研商,滾動檢討修正。

交通部 捷運 死亡 行人地獄 陳愷寧 駕照 高齡駕駛

延伸閱讀

汽車考照指差確認沒共識就公布?公路局:還在研議

民團反對「行穿線前指差確認」公路局:研議修正

汽車考照研增「行穿線前指差確認」民團:應改擺頭確認

影/民團要求駕訓考照改革 批交通部勿將民團當背書工具

相關新聞

上路5年簽署不到1% 病主法將大翻修

涉及病人善終決定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迄今僅十萬三千多人簽署,簽署率約百分之○點四五,朝野立委均認為數千元諮詢費...

高鐵首例「過站不停」疏失 駕駛連犯4大錯 停職3個月將懲處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經查該列車駕駛一連串未遵守4項SOP,若能遵守任1項規定,就有機會避...

「行人地獄」重罰挨罵 交通部小編嗆爆:難道開車會被行人撞死嗎?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今年將修法加嚴車輛撞行人的懲處,最快6月實施。有網友在交通部臉書粉專留言,批「不要只想用這...

今熱飆35度高溫 吳德榮:梅雨季第1道移動性鋒面下周二通過

昨天各地最高溫約30至33度,今晨北部氣溫仍偏低,平地最低溫約14至19度。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

美國進口酪梨、生蠔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全退運銷毀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8批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近半數為美國進口,包括1批生蠔及2批酪梨,被檢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邊境共退運...

母親節送什麼媽媽才開心?2選項成熱門 1地雷別踩:會被反嗆

今年5月11日的母親節即將到來,送什麼禮物才能符合母親需求呢?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在挑選母親節禮物時面臨選擇障礙,想要送實用又有意義的禮物,但母親似乎什麼都不缺,她考慮送名牌包、醫美療程或日本旅行,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