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業務常應酬拚酒...檢出致癌瘜肉 醫揭7危險族群

搭載AI智能輔助篩檢,比過去傳統的大腸鏡更容易辨識出瘜肉的種類,大大提升檢查品質。圖/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提供
搭載AI智能輔助篩檢,比過去傳統的大腸鏡更容易辨識出瘜肉的種類,大大提升檢查品質。圖/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提供

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同事邀請下,做了健康檢查,竟發現2顆可疑瘜肉。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次確認為癌化風險較高的「腺瘤性瘜肉」。她對此結果感到驚訝,明明還很年輕,疾病竟提早找上門,還好提早切除會致癌的瘜肉。

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梁程超表示,「腺瘤性瘜肉」極有可能演變為癌症,產生癌變的機會為5至10%,瘜肉長愈大,產生症狀或癌變的機率就愈高。以廖小姐為例,雖然身材纖細、年紀不到30歲,因經常應酬拚酒,周末休假日也愛小酌,「喝酒」是發生大腸瘜肉、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子。

梁程超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並且有年輕化趨勢,跟飲食失衡、作息紊亂、不愛運動有關。國健署於年初就公布年輕型大腸癌發生率上升,甚至高於英、美、日、韓等國家;大腸癌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2名,10大癌症死亡原因為第3名。

「大腸癌可以預防,包括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梁程超說,今年政府公費篩檢對象已由原本提供50至74歲族群,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診斷為大腸癌具有家族病史者,可接受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梁程超提醒,年輕族群常自認健康無大礙,或是已發生問題卻貪圖方便依賴腸胃藥物及腸胃機能調整營養補充品,延誤救治時間。公費篩檢有年齡及對象限制,建議有肥胖、家族史、生活及飲食習慣不佳、抽菸、喝酒、沒有運動習慣者,這7類危險族群都應提高警覺,主動提前安排大腸鏡檢查。

梁程超表示,並非所有息肉都必須切除,但是「腺瘤性瘜肉」一定要切除,若未處置有可能在5至10年將發展成大腸癌。他指出,新型的AI腸胃鏡檢查能夠有效協助醫生的判斷,多了助功利器揪出潛藏病灶。

大腸癌 癌症

延伸閱讀

三寶媽捐血被驗出缺鐵「以為是吃素造成」檢查後才驚覺罹大腸癌

雞肉吃太多?每週超過「這個量」恐增腸胃癌早逝風險

預防大腸癌怎麼吃?研究建議4種水果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

三個雞婆救命!照大腸鏡意外切除癌化息肉 台積電女員工淚謝醫護

相關新聞

美國進口酪梨、生蠔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全退運銷毀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8批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近半數為美國進口,包括1批生蠔及2批酪梨,被檢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邊境共退運...

健康主題館/二尖瓣逆流 無聲殺手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二尖瓣逆流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發生率約為人口的1%至2.5%,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若不及...

新冠高峰估最快下月來襲 輕重症、死亡均寫今年新高


Omicron第七波疫情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3周上升,疾管署估計疫情高峰恐落在5月或6月。疾管署疾管署發言人羅一...

健康你我他/發冷顫抖呼吸喘 兩次闖過生死關

高二那年,17歲。我從私中住校下午放假返家,吃完晚餐後,躺在客廳沙發小睡,一個多小時後不舒服,全身冒冷汗、顫抖、呼吸喘,...

視覺能力退化 提高老人跌倒風險

根據研究指出,長者跌倒與視覺功能退化密切相關。許多銀髮族認為自己視力還可以,卻忽略了「對比敏感度」與「深度知覺」這兩個容...

進食順序搞錯 飯後血糖易飆高

為什麼吃完飯後總是昏昏欲睡?是血糖太高嗎?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表示,「餐後嗜睡」跟血糖波動有關,若吃太飽,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