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暴衝逆向撞公所!桃園無辜2行人遭撞命危 驚悚畫面曝光

你用過哪一個? 從MSN、Skype到Teams 那些年遇過的轉移Bug魔咒

公幼海嘯/全數招滿 熱門幼兒園「軟實力」打動家長

高鐵首例「過站不停」疏失 駕駛連犯4大錯 停職3個月將懲處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該名駕駛近暫停駕駛勤務3個月,近日通過尿檢,未來需接受內部受訓,並通過航醫心理素質評估,才能再回到駕駛勤務。高鐵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記者胡瑞玲/攝影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該名駕駛近暫停駕駛勤務3個月,近日通過尿檢,未來需接受內部受訓,並通過航醫心理素質評估,才能再回到駕駛勤務。高鐵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記者胡瑞玲/攝影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經查該列車駕駛一連串未遵守4項SOP,若能遵守任1項規定,就有機會避免事件發生,高鐵為此採3大改善措施,包含暫停該駕駛勤務3個月,進行教育訓練及安排航醫進行心理測驗與適性檢查,另重申規章及加強防止此類人為疏失。

高鐵14日一列北上204次車次,原訂當天上午8時26分抵達板橋站,因駕駛人為疏失,導致車門未開啟即離站,逾150名旅客受到影響,高鐵事後也啟動進行調查和檢討,並先暫停該名駕駛勤務,且依據高鐵SOP標準作業流程規定,對該名駕駛進行驗尿檢查。

高鐵今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針對此事件進行報告,經查該列車駕駛個人一連串未遵守4項SOP,若能遵守任1項規定,均有機會避免事件發生,目前已暫停該駕駛勤務,對該員實施特別訓練,通過後將安排駕駛督導隨車督察確認,確認該員改善狀況,期間約2個月,再安排行航醫進行心理測驗及適性檢查,期間約1個月,通過後才能恢復執勤資格,合計約需暫停勤務3個月。

此外,高鐵指出,本案懲處提報將由獎懲審議委員會審議,依審議結果辦理相關懲處事宜。另外2大改善措施,像是發布通告提醒全體駕駛應落實作業程序,重申遵守規章作業與紀律,要求駕駛執勤時務必詳實確認運轉車次各站停車資訊,並依停站資訊落實釋放車門開放權限。

駕駛應落實通訊作業,附送確認完整訊息後再處置;勤務中應落實確認勤務內容,若有疑問應立即詢問行控中心;發布本案例「駕駛經驗學習分享」,供全體列車駕駛學習,強化駕駛對作業程序的’落實度。

高鐵進一步指出,也會增修規定加強防止此類人為疏失,行控中心律定控制員僅通知需停靠板橋站的駕駛,有關月台軌設定通過列車的臨時速度限制時,修訂日後一致性用語,避免駕駛產生疑惑。

如遇到列車未依計畫開門即離站時,列車長應使用PEI通知列車駕駛輾停發車,並通報行控中心;列車駕駛收到列車長PEI提醒,立即停車;行控中心接獲列車長通知時,將立即取消該列車進路,並通知駕駛僅停車,並依當時調度情況,決定返回車站或至下一站停靠供旅客上、下車。

高鐵

延伸閱讀

2警涉收賄洩密遭羈押停職 北市警局公布6警官人事異動

搭高鐵遊屏東吃黑鮪魚 票價最低7折起

星巴克「買一送一」加碼!再延長2天、一樣有星冰樂

高鐵駕駛過站不停「尿檢通過」 未來須過1關才能復職

相關新聞

明天你放假嗎?51勞動節全解析 是否補班、薪資怎算、銀行開不開一次了解

5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勞動節,作為表揚勞工貢獻的重要節日。儘管多數勞工都能依照《勞動基準法》休假一天,但仍有部分族群需要照常上班,而勞動節的由來為何,到底誰有資格放假...

高鐵首例「過站不停」疏失 駕駛連犯4大錯 停職3個月將懲處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經查該列車駕駛一連串未遵守4項SOP,若能遵守任1項規定,就有機會避...

高雄月台門「300公尺1.5億」立委批太貴 台鐵:未來會更便宜

台鐵在高雄站試辦設置「纜繩式」月台門,300公尺耗資1億4980萬餘元,立委李昆澤直言,外界質疑月台門經費「為何要花這麼...

星宇航空重飛「近地警告作動」 機師恐被開罰30萬元

星宇航空3月3日JX789航班從台北飛菲律賓克拉克,機師進場重飛未按SOP;華航4月13日CI753航班台北飛往新加坡途...

沒變更!父逝外籍看護繼續照顧母? 勞動局提醒1事否則最重罰75萬

北市有雇主聘雇印尼看護工照顧父親,因父去年5月過世,雇主未在期限申請變更被看護者、或辦理轉換雇主,遲至去年10月才補手續...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醫列5情境嘆:濫用程度超越不好意思

在台灣,口頭禪豐富多元,「不好意思」、「還好啦」、「加減用」等詞語隨口就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