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麻衣切斷王泉仁2年後喊復出 親揭9年婚姻玩完原因

桃園汽車高速逆向撞機車!雙載夫妻噴飛1死2傷 驚悚瞬間曝光

客運駕駛每月工時高達198.6小時 連3年月加班逾30小時

去年公共客運業員工平均薪資有6萬1722元,比2023年多出2091元,但員工人數創歷史新低,僅1萬8994人,但每人每月總工時卻高出198.6小時,且已連續3年每月加班逾30小時。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公共客運業員工平均薪資有6萬1722元,比2023年多出2091元,但員工人數創歷史新低,僅1萬8994人,但每人每月總工時卻高出198.6小時,且已連續3年每月加班逾30小時。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聯合報系資料照

疫後客運駕駛流失缺口尚未補足,再加上駕駛退休潮,徵才速度不及人力流失速度,嚴重衝擊客運業運能,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公共客運業員工平均薪資有6萬1722元,比2023年多出2091元,但員工人數創歷史新低,僅1萬8994人,但每人每月總工時卻高出198.6小時,且已連續3年每月加班逾30小時。

交通部近日公布113年「運輸及倉儲業之生產與受僱員工概況」最新統計,運輸及倉儲業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29萬7000人,「汽車貨運業」及「其他運輸輔助業」受僱員工人數均逾7萬人,各占23.8%。

「公共汽車客運業」及「港埠業」受僱員工人數均創歷年新低,分別為1萬8994人及2084人,減幅158%及31%,其中,公共汽車客運業受僱員工數相較2023年的1萬9152人,減少158人。

薪資部分,去年整體運輸及倉儲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6萬5184元,相較上年增加3227元,增幅5.2%,創歷年新高,但遊覽車等其他客運業平均薪資僅3萬6745元,成為運輸業最低薪,而汽車貨運業平均薪資4萬1378元,為次低,其他運輸倉儲業薪資則在5萬元以上。

工時部分,公共汽車客運業不僅受僱員工數創新低,去年每人每月總工時為198.6小時,也是位居各運輸倉儲業之冠,相比2023年的198.4小時,增加0.2小時。

加班時數部分,公共汽車客運業已連續3年每月加班逾30小時,去年加班時數更增加至32.9小時,比2023年的31.7小時增加1.2小時,也較整個運輸及倉儲業平均值多出23.8小時。但平均薪資有6萬1722元,比2023年多出2091元。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文說,疫情期間公車駕駛流失很多,疫後乘客雖然逐步回流,但駕駛卻回不來,留下來的駕駛面對這麼多旅客需要載運,勢必得加班,這也是公車客運面臨到最大的困境,班沒有足夠的駕駛人力,公車業者經營很困難。

李建文指出,主管機關雖努力要引進僑外生投入駕駛人力,但公共運輸廉價時代已經過去了,以日本為例,公共運輸運價非常昂貴,但台灣仍停留在低票價、低運價,如此永遠走不出僵局,主管機關應思考調整運價,才能進一步讓駕駛薪資調高,增加駕駛回流、人員招募的誘因。

加班 客運 工人 薪資

延伸閱讀

勞動節不快樂!66.2%上班族憂過勞、理想工時每天7小時

經濟日報社論/勞動節省思:重新定位勞工的未來

賴清德昔推「派遣歸零」添亂象 政府承攬人力節節升高 勞權保障更低

低薪高工、職場霸凌 民眾黨批綠「政策跳票」:慣老闆糟蹋勞工

相關新聞

運將莫名頭痛又複視 3科醫生檢查找出4種細菌藏在鼻腔深處搗蛋

彰化縣55歲李姓男子莫名頭痛半年,脖子和肩頸逐漸僵硬,站立不穩且搖晃,四處求醫找不出原因,最後劇烈頭痛掛急診,經3科醫師...

梅雨鋒面5/4報到 中部以北留意雨勢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天氣相對穩定,3日水氣變多,要留意午後雷雨,4日梅雨鋒面報到,屆時中部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等要留意...

使用競爭對手品牌引起誤認 公平會認違反公平法

公平會委員會議通過決議,沃克斯股份有限公司不當使用競爭事業飛達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名稱「師虎來了」作為關鍵字廣告,使人...

2美籍遊客闖阿里山林鐵軌道 每人最重裁罰5萬

阿里山林鐵去年12月間行經獨立山路段時,因旅行社違法帶團行走鐵軌,1名遊客遭列車擦撞受傷;林鐵處近來積極取締,今天又發現...

實驗鼠汙染事件 食藥署證實收到國光報告、5月將複查

疫苗大廠國光生技潭子廠區,去年傳出實驗鼠未依規定放在指定處所,恐有汙染產品疑慮。衛福部食藥署證實收到改善報告,含修訂相關...

陳瑩關心蘭嶼醫院進度 衛福部:10月提興建計劃

蘭嶼地區長期面臨醫療資源不均問題,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當地僅有基礎醫療設施。蘭嶼日前提出希望興建醫院的願景,立委陳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