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孩子過早接觸網路 易憂鬱自傷
iWin網路內容防護中心公布最新統計,二○二一至二○二四年兒少首次使用網路或智慧型裝置年齡逐年下降,二○二四年僅七點一歲。專家指出,過早接觸三C,兒少在網路世界易與他人比較,增憂鬱、焦慮情緒,甚至演變為線下霸凌,恐增輕生、自傷事件發生率。
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說,個案小A(化名)每天使用社群媒體約三到四小時,假日甚至達六至七小時,在社群媒體中,她總與他人比較誰過得好、誰漂亮、誰按讚數多,使她憂鬱及焦慮的情緒漸升高,數度自傷,經心理諮商輔導,改善社群使用時間,才減輕憂鬱情況。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發現Z世代的孩童,憂鬱傾向遠高於其他世代,出版書籍「失控的焦慮世代」,點出過度使用三C所引發的兒少心靈危機。柯慧貞說,不少孩子把網路世界當成忘憂谷、成就感的來源,從網路中短暫獲得滿足,反而衍生問題。
面對三C世代孩童,家長常不知該如何管教,孩童焦慮感也可能因此攀升,柯慧貞曾調查青少年家長管教困擾與需求,家長自述孩子沉迷三C難以管教比率為二成四;因不滿家長三C管教而離家、自殘的孩子占比各有百分之一點二。
柯慧貞說,家長應避免對兒少三C管教不一致導致反感,並與孩子共同訂定三C使用契約,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並建立家庭使用手機時間、關機時間。
【2025報稅季來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