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輔大醫院急診室驚傳火警!電腦斷層掃描室冒白煙 消防搶救中

亞幣升值再傳美國施壓?南韓央行行長談匯率:不是我們想改就能改

嵐確定2026解散!無預警拋出震撼彈「明年辦告別巡演」

腸病毒反常處低點...疾管署羅一鈞推測2原因 估下月進入流行期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趨勢遠低於往年,傳統上5至6月為國內腸病毒流行季,但今年預估6月中下旬才會進入流行期。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趨勢遠低於往年,傳統上5至6月為國內腸病毒流行季,但今年預估6月中下旬才會進入流行期。記者李青縈/攝影

腸病毒疫情今年疫情反常,時序雖進入夏天,但疫情僅呈現緩升趨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趨勢遠低於往年,傳統上5至6月為國內腸病毒流行季,但今年預估6月中下旬才會進入流行期。

羅一鈞說,雖然今年清明連假至今已經連續4周出現緩慢上升,但今年1月初才脫離流行期,上周3000多人就診數遠不如年初流行其實人數,跟以往5、6月腸病毒流行期相比較為反常。推測原因有兩項,一個是去年秋冬流行期比較久,並且感染型別沒有明顯轉換,而秋冬感染人數較多,因此仍有保護力。再者,今年春天較涼,平均氣溫為2011年後第三冷,可能較晚達流行期。

依據疾管署監測,今年第18周(4月27日至5月3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3762人次,近期自低點略升。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亦檢出其他型別腸病毒。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

羅一鈞指出,腸病毒預估在6月中、6月底進入流行,但因為屆如即將進入暑假,流行期可能持續到9月開學。另,腸病毒以往學校、衛生單位都會統計,腸病毒停課資料,今年起將統一由教育部校安系統搜集。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尤以家庭手足間、人與人密切接觸與互動頻繁的場所如校園、托嬰中心及安親班等最容易傳播。隨著腸病毒流行風險增加,請教托育機構做好因應腸病毒流行準備,依「教托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積極加強自我查檢及落實各項防治作為。

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落實個人與環境衛生,出外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務必正確洗手,特別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看病前後」,皆須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用肥皂正確洗手,並應留意嬰幼童健康情形,生病盡量在家休息,以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疫情 疾管署 腸病毒

延伸閱讀

新冠病例激增近八成!上周5853人就醫 四歲童重症住院

防疫結合白沙屯媽祖 羅一鈞攜手「白靜」北港朝天宮宣導

粉紅超跑吸人潮 羅一鈞化身「防疫隊長」

公費流感疫苗採購686萬劑 國光最多、改打3價

相關新聞

連2周調降!雞蛋日產量過剩約140萬顆 蛋價降2元

國內雞蛋產量持續過剩,每天達140萬顆,蛋商決議蛋價調降新台幣2元,今天起產地價從每台斤26.5元降至24.5元,明天起...

五、六年級最愛的蛋蜜汁! 營養師籲小心二種恐怖細菌

你有聽過或喝過「蛋蜜汁」嗎?這項高級飲料曾經風靡一時,不過除了製作流程相當繁瑣之外,生雞蛋也有食用風險。大里仁愛醫院營養...

盤過思念的山....鳳飛飛金曲推廣祭歌唱競賽獎金20萬

桃園市政府為推廣鳳飛飛金曲文化藝術,今天下午與財團法人嵙崁文教基金會、鳳飛飛慈善基金會在大溪舉辦「盤過思念的山」鳳飛飛金...

官澳金色麥浪引人入勝 親子走讀農村體驗傳統農藝

每年清明節前後,金門進入小麥採收季節,金黃麥浪隨風搖曳,展現豐收的壯麗景象。官澳社區發展協會日昨舉辦「官澳遊四季第二季活...

郭智輝嗆台電員工「看不下去可離開」 勞動部長洪申翰:應有更適當表達

五一勞動節當天,上百名台電員工到經濟部前陳情抗議,主張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台電虧損,經濟部長郭智輝卻回應「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啊...

延3年通車經費多769億 桃鐵地下化半年進度僅增2.63%

台鐵桃園車站地下化計畫(簡稱桃地計畫)原定2030年完工,因缺工缺料工程延宕3年,不僅如此,工程進度從去年10月的近3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