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數紅樹林非原生種 學者:為減碳擾亂原有生態系

環境部今天召開「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3次審查會。環保團體表示,此草案爭議極大,若倉促通過,將可能誤導企業投入錯誤策略,反而造成對生物多樣性與原生棲地的傷害,也強調自然碳匯政策不應成為漂綠的工具。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鄭佾展指出,ESG不能毀生態,自願減量方法學、取得減量額度是為了成本有效、彈性,有助於淨零,「過程」與「結果」都很重要,更何況紅樹林會「走路」,比光電板問題更大,政府應先提出適當的指導原則以及認定標準,同時立刻進行整體「自然碳匯政策環評」,不能只看到碳和滿足企業ESG需要,反而毀了生態,進而喪失自然碳匯的價值。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縣現存紅樹林皆人為種植,早於1983年芳苑海堤旁種植3.227公頃水筆仔、海茄苳與五梨跤,功能為恢復生態景觀,但如今分布範圍超過200公頃以上,且深入內陸長達3.5公里以上,包括舊濁水溪及後港溪,其中以海茄苳擴張最快,已成為彰化海岸環境災難。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表示,紅樹林在台灣多數地區並非當地原生物種,台灣沿海紅樹林的大規模分布,多為光復後大量引種的結果,主張紅樹林可「海漂」自然擴散的說法忽略定殖所需的海流、潮汐與底質等環境條件,且台灣與中國大陸福建物種具分布差異,過去台南也曾自菲律賓引入已滅絕的紅茄苳、細蕊紅樹等物種,當年農委會即表達反對,反映主管機關早已意識到外來物種或族群的生態風險。
施習德指出,北台灣移除紅樹林的研究(Huang et al., 2012)提出,移除後水鳥種類及數量明顯增加,因為紅樹林占據其棲地。2023年底,淡水河紅樹林移除計畫引發顯著生態回應,水鳥、魚蟹族群快速回復。關渡地區研究也指出,紅樹林不僅導致水鳥數量減少3成,更可能引發水患,威脅防洪堤防安全。
施習德指出,檢視國際作法,美國夏威夷正在清除1902年誤植的紅樹林;澳洲、紐西蘭、日本沖繩、香港亦推行類似措施。日本沖繩為保育青彈塗魚積極移除紅樹林,相關學者並曾來台交流,行動的目的是保育本土物種,並改善海岸水文環境。
前營建署城鄉分署海岸復育課課長李晨光指出,我國受限於自然環境,再怎麼努力增加紅樹林面積,對我國減碳目標的貢獻仍不到1%。然宣傳紅樹林功效及草擬修訂此方法學的草過程中不斷誇大及掩蓋資訊,忽視洪氾風險、社區生計、生物多樣性、及廠商成本,換取微不足道的碳匯及科學利益,如同拿著雞毛當令箭、劫貧濟富。
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陳憲政表示,紅樹林在台灣到底是藍碳,還是生態噩夢存有極大爭議,除建議限縮在「封閉型的魚塭及鹽田」,並建議按前揭審議設置及作業要點規定,進行實地勘查,以確保所定之範圍,不會導致紅樹林外擴,造成生態危機之風險,否則貿然廣植紅樹林,恐又為了減碳而擾亂原有生態系統,減碳也不是只為政績與企業形象的漂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