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輝達總部落腳北士科傳與新壽2模式 北市府曝合約規定

「川普動盪」始見真情?英歐達成脫歐後最重大協議 重設雙邊關係

好熱!衛福部揭5月熱傷害就診 較去年同期增逾百人次

近日氣溫屢屢超過30℃,急診醫學會秘書長李智晃說,民眾在高熱環境下工作、運動、活動,必須視自己的體力不要勉強,並多補充水份、適當防曬,出現不舒服症狀要適當休息。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氣溫屢屢超過30℃,急診醫學會秘書長李智晃說,民眾在高熱環境下工作、運動、活動,必須視自己的體力不要勉強,並多補充水份、適當防曬,出現不舒服症狀要適當休息。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氣象署上午針對雲林、花蓮等6縣市發布高溫資訊示警,指出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今(19)日中午前後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彰化縣、花蓮縣為黃色燈號,恐36度以上。

衛福部最新統計,昨(18日)熱傷害就診統計達26人次,今年5月截至昨天共總計271人次,目前5月尚未結束,就醫人次已較去年5月170人次,增加101人次。醫師表示,熱傷害屬多重因素,包括戶外氣溫高、民眾長時間戶外活動及工作等,呼籲天熱時,一定要多補充水分、多注意身體變化,一旦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熱傷害徵兆,請立即離開高溫環境,若症狀嚴重盡速就醫。

急診醫學會秘書長、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學術組講師級主治醫師李智晃說,這波熱傷害人次增加,可能與5月份有幾波高溫所致,加上現在民眾多喜歡戶外活動,包括路跑、騎腳踏車等,或是宗教活動等,都可能使熱傷害就診增加。

李智晃提醒,民眾在高熱環境下工作、運動、活動,必須視自己的體力不要勉強,並多補充水份、適當防曬,出現不舒服症狀要適當休息。

衛福部指出,統計熱傷害定義分別是,一、熱及光的影響,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的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的熱影響、熱及光的影響,以及過熱,包括氣候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人為因素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

衛福部表示,保持「涼」爽,降溫避暑是關鍵,建議穿著輕便、寬鬆、透氣的衣服,外出時攜帶遮陽帽、陽傘。另外在室內,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能,並且增加空氣流通,及適當開啟風扇與空調。並時時補水,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避免含糖、含酒精飲料,以免加重脫水。另外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大量流汗時可適度補充有電解質(鹽分)的液體。

衛福部提醒,留意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友人的身體狀況,若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熱傷害徵兆,請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盡速就醫。

衛福部 高溫

延伸閱讀

出門帶傘!今飆37度 吳德榮:午後雷陣雨範圍擴大

高溫炎熱 掌握「涼、補、心」預防熱傷害

持續熱如炎夏 吳德榮:下周更飆37度高溫 美模式估這時有熱帶擾動發展

未來連續熱10天 吳德榮:第3波梅雨季鋒面還得再等

相關新聞

明高溫飆36度 周六鋒面接近「午後全台有雨」

未來1周持續炎熱,高溫上看36度,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李名翔表示,明、後2天花東、恆春半島偶有短暫陣雨,午後大台北、宜花地區...

台鐵聯外鐵路3天內2度中斷 「最遠的那群人」怒了

台鐵電車車線斷落及豪大雨影響,台東聯外交通3天內2度中斷,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仍雙向不通,影響聯外交通。立委黃建賓要中央檢...

台北北迴線中斷 晚間6時列車運行班次調整1次看

台鐵昨因和仁-崇德間強降雨致土石泥流淹過軌面,導致北迴線雙向中斷,台鐵今下午更新晚間6時後列車運行班次調整資訊,樹林至花...

台北市立動物園年度歲修 6/18起10天不開放

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表示,6月18日至27日為止,共計10天不對外開放,期間進行年度環境整修,提醒熱愛動物的遊客,安排出遊...

大雨特報又來了 這三縣市注意雷擊、強陣風

中央氣象署傍晚針對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晚至明晨基隆市、新北市、宜蘭縣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宜蘭地區及基隆...

78歲老翁釀重大車禍 醫籲高齡駕駛「反應慢、視線差」風險倍增

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旁,今天傍晚4點發生重大車禍,造成16人輕重傷,其中4人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肇事的小客車駕駛,是一名7...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