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後心理創傷未癒 民團籲各縣市強化心理健康預算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指出,台灣每人心理健康促進與預防經費僅18.69元,遠低於國際水準。新北市衛生局則表示,市府配合中央政策近年已逐年增編相關預算,並推動分齡分眾的心理健康服務,但民間團體與地方民代認為,資源仍有落差,偏鄉與弱勢族群亟需補強。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除持續推動校園、社區、企業等場域的心理健康宣導外,自民國112年起執行「15至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至今已提供逾2萬5千人次心理諮商服務。此外,全市設有6處心衛中心,亦在各區衛生所提供免費心理諮商,盼擴大服務觸及面。
不過,心理健康聯盟發言人張淑慧認為,目前整體心理健康資源配置多從「治療端」出發,反而忽略基礎預防的重要性。「三級預防現在從三級治療做起,應該從一級認知與教育做起。」她指出,像三峽學童車禍事件發生後,許多學生、家長甚至導護志工都出現替代性創傷,「但國家心理健康的介入在哪裡?」
張淑慧質疑,許多偏遠區域如烏來、貢寮等地,資源佈建不到位,「難道要搭一小時車到板橋看心理諮商嗎?」她認為,心理健康服務目前對青壯年族群較有幫助,但對高齡、弱勢、忙於生計或對諮商陌生的族群,實際效益仍有限。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指出,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在人均心理健康投入資源上落後逾20倍,甚至不如鄰近的泰國與韓國,這使得心理諮商體系難以健全,也難以營造出「有需要就能求助」的社會氛圍。他認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市府絕對有必要投入更多資源。面對偏鄉資源不足的困境,他建議除提高經費與誘因外,亦可短期透過區域間資源共享方式補強服務量能。
心理健康聯盟強調,心理健康不是額外的支出,而是一項長期投資。政府若能加大對基礎預防的投入,不僅可減輕後端醫療負擔,也能提升整體社會韌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