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零食1成分恐造成發炎 醫警告:兒童常吃平均智商低

飯後總是忍不住來一包零食?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一則案例,指出有學員在高碳日捨棄超市便宜甜點餅乾,改吃真奶油做的千層,沒想到卡很久的體重就開始下降。蕭捷健表示「人造素食奶精、棕櫚油等造成的慢性發炎就是這麼厲害」。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提到,想要對抗頑固體重的戰爭,除了熱量赤字,更重要的是身體要從超加工食品造成的慢性發炎中解脫,展現的真實代謝力。
以JAMA Neurology的8年研究為例,結果顯示只要每天有超過 20% 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UPFs),認知能力衰退速度就比低攝取的對照組快 28%。另外也追蹤 1.4 萬名兒童,發現從 3 歲開始以超加工食品為主的孩子,到 8 歲時平均智商比同儕降低。
研究作者以最簡單的 4 級加工層級與「80% 1-3級食物、20% 享樂食物」原則,讓大家日常能夠自檢餐盤:
第一級:未加工/天然食材第二級:低度加工(去殼、冷凍、乾燥等),例如白飯、燕麥片
第三級:較多加工但仍有營養(罐裝豆泥、冷凍魚柳條)
第四級:超加工,食品配方、添加物、風味劑與精製澱粉的組合:餅乾、泡麵等
蕭捷健補充,目前科學家已捕捉到三條傷腦路徑,分別為慢性低度發炎、腸腦軸失衡、微塑膠穿腦現象。建議與其空泛說「少吃零食」,不如改用「一盤菜先看級別」的方法,把第四級降到一天最多一手掌大小,盡量避免過度加工的速食、餅乾等食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