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馬尼亞「熊多為患」:人熊之間的安全怎麽平衡?

川普政府再出手!美國務卿:開始撤銷中國學生簽證 鎖定2類人

新冠疫情連7升 疾管署籲戴口罩

今年新冠變異株傳播力超強,疾管署建議進入醫院診所機構、搭大眾運輸、人潮擁擠室內場所時,自主戴上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新冠變異株傳播力超強,疾管署建議進入醫院診所機構、搭大眾運輸、人潮擁擠室內場所時,自主戴上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新冠就診四萬一千餘人,疫情快速增溫,全台門急診就診人數連續七周上升,疾管署昨表示,高峰期恐延至六月底至七月初,屆時單周就診人數恐達廿萬人,關鍵在於變異株傳播力超強。建議進入醫院診所機構、搭大眾運輸、人潮擁擠室內場所時,自主戴上口罩

一月大男嬰 年紀最小重症

上周新增新冠併發重症一○二例、十九人死亡,均為今年單周新高,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指出,絕大多數的重症和死亡個案年逾六十五歲,近九成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

年紀最小的重症個案為一個月大男嬰,沒有先天病史,身體健康,接種過幼兒常規疫苗,但因為年紀太小,尚未送托,也沒接種新冠疫苗。日前男嬰咳嗽、流鼻水,家長陪同就醫,檢查發現,其身高體重偏低、呼吸急喘,且疑似肺炎,流感檢驗陰性,新冠檢驗陽性,院方隨即安排住院,密切觀察。

李宗翰指出,男嬰住院期間仍然常急喘,血氧低、二氧化碳升高,出現酸中毒症狀,轉至加護病房嚴密觀察,所幸生命徵象恢復穩定,但呼吸仍喘,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周門急診就診為四萬一四○二人次,較前一周一萬九四四九人次增加百分之一一三,連續七周上升,且高於去年同期二萬三五五五人次。

為此,上調高峰期單周就診人次十五至二十萬,而高峰期也往後延至七月初,且持續流行至七月底、八月初。

羅一鈞強調,這次新冠疫情應比去年更為嚴峻,原因應為三四個月前的秋冬新冠疫情緩和,加上目前主流變異株免疫逃脫力較強,端午連假後就診人次,將是這波疫情高低的重要參考指標。

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五、六年,不少民眾似乎無感,就有網友認為,感染新冠病毒後,順其自然,身體更新病毒碼,就可建立抵抗力。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這是錯誤觀念,一旦出現類流感症狀,代表身體的免疫系統已被啟動,就應儘速服藥壓下病毒,才能盡快恢復。

過期快篩 偽陰性機率較高

這波新冠疫情帶動快篩需求,不少家中仍有「過期」快篩。羅一鈞表示,臨床觀察,染疫者使用過期快篩試劑,驗出陽性比率很高,但偽陰性機率也較高,如有相關症狀,快篩結果陰性,也不能掉以輕心。

疾管署 疫情 新冠肺炎 快篩 口罩

延伸閱讀

出國嘗鮮1軟糖「回台被註記」 衛福部:吸毒永不得捐血

疫情再次蔓延 新冠快篩過期還能用嗎?醫生用3點解答

過期快篩能用嗎?羅一鈞解答:若出現一狀況就不建議

疾管署擬擴大公費疫苗 加強型流感、輪狀、肺鏈列優先

相關新聞

超導物理學家朱經武清水故居遭拆 文化局長痛心:要求國防部修復

國際知名的超導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朱經武,童年居住在清水眷村。台中市議員沈佑蓮今表示,朱經武在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

70歲阿嬤早餐這樣吃狂甩掉肪肝 醫大推:半年瘦7公斤

不少人早餐都吃三明治或麵包,不過這樣的選擇其實暗藏健康風險。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這類早餐屬於高油、高糖的精緻澱粉,容易導致脂肪肝與體重增加。相對地,若選對食材,早餐不只能吃得飽,還能幫助減重、改善健康。

健保賜死慢病照護?台美研究揭健康密碼:8個生活習慣讓人多活24年

健保資源吃緊,慢性病照護成隱形受害者,預防醫學成翻轉困境的其中途徑。美國2023年研究指出,養成八項健康生活習慣,壽命最多可延長24年;台灣2024年研究也發現,實踐五項健康行為,平均延壽約7年。兩份

30歲前走訪64國!她點名「這5國不想再去」…台灣人最愛的日本上榜了

Allie Hubers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她30歲前去過64個國家,但並不是每個地方她都滿意,於是她分享5個不打算再去的國家。

鋒面來勢洶洶!深夜至明上半天雨勢最猛防豪雨 端午連假天氣曝

氣象署表示,鋒面今天晚間接近,深夜至明天上半天雨勢最明顯,各地都有機會大雨,西半部可能達到豪雨等級;端午連假天氣回穩,連...

靠「每日一餐」減重16公斤!男子曝極限飲食秘訣:還想再減36公斤

不少人為追求好身材會選擇減重,一位Reddit網友分享他實施「每日一餐」(One Meal A Day,簡稱OMAD)飲食法的經驗,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