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滑手機其實沒那麼糟?睡眠專家破解「睡前禁機」迷思

長期以來,「睡前不要滑手機」幾乎成了改善睡眠的黃金法則。無論是網路建議、醫師提醒,還是保健專欄,幾乎都把「螢幕藍光」視為睡不著的頭號元兇。但現在,有睡眠專家跳出來告訴你:不一定非得放下手機才能睡得好。
根據「Bustle」報導,睡眠科技公司Sleep Cycle的睡眠科學主管麥可.葛拉迪薩博士(Dr. Michael Gradisar)指出,手機螢幕所釋放的藍光,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烈,不足以真正干擾睡眠。他表示,很多人之所以相信藍光影響睡眠,是因為過去有研究使用了極高亮度的藍光進行實驗,但那遠遠超出日常手機使用的範圍。「這個概念後來被簡化成通用建議」,葛拉迪薩說,「但其實,這是睡眠科學裡最根深柢固的迷思之一。」
他去年在《睡眠醫學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一般手機螢幕的亮度大多在80 lux以下,而要對生理時鐘造成明顯影響,至少需要500 lux的光線。也就是說,日常滑手機的藍光,其實遠遠不夠強烈到會擾亂褪黑激素分泌。
葛拉迪薩指出,「在睡眠科學中我們發現,真正阻礙入睡的,往往不是螢幕或光線,而是思緒奔騰、焦慮與壓力」。對許多人來說,滑手機、聽 Podcast、看影片或背景開著電視,其實反而有助於轉移注意力、放鬆神經,降低腦部的認知喚醒狀態,這對失眠者尤其重要。如果滑手機成為你入睡的依賴工具,與其責怪裝置,不如去探討潛藏的問題,例如,壓力過大、生活節奏混亂,或是生理節律失調等。
科學證實:手機不是睡眠的罪魁禍首
葛拉迪薩與團隊綜合分析了將近十項實驗研究,發現手機螢幕的藍光亮度並不會對大多數人的睡眠造成明顯影響。真正問題出在:熬夜的行為本身。他指出,「這其實是一種行為問題,而不是生理問題」。
葛拉迪薩並不是鼓勵大家無限制滑手機,而是建議有意識地使用電子產品,才能達到真正放鬆的效果:瀏覽輕鬆有趣的內容、玩簡單的益智遊戲,不追刺激劇情、只使用一個裝置,不要螢幕跳來跳去、手機能架起來看更好,減少點觸與操作、接近睡前避免開始新的活動(例如回工作信、查帳)。避免無止境地滑社群媒體、處理工作信件,閱讀令人焦慮的新聞、追劇過頭,錯過該睡的時間。
葛拉迪薩博士表示,「到頭來,問題不是要完全戒掉3C產品,而是要有意識地使用它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