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老是被叮?真的有「招蚊體質」 專家教正確止癢:熱敷是錯的

台灣各地連日高溫炎熱,夏季的討厭鬼──蚊子,也悄悄進入繁殖高峰期。根據日媒「めざましmedia」報導,害蟲防治專家白井良和指出,今夏氣溫高於往年,大幅縮短蚊子從卵到成蟲的發育週期,可能導致蚊子數量大幅增加,成為防疫與生活的大敵。
而坊間許多關於蚊子的都市傳說,其實有些是真的。像蚊子特別偏好體溫高、新陳代謝快、二氧化碳排出多的人,因此小孩特別容易被叮,喝酒的人在體內分解酒精後,會排出二氧化碳、體溫升高,也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此外,蚊子也怕35度以上高溫,白天通常藏身於陰涼處,活動高峰反而是在傍晚與夜間,這也說明了為何傍晚特別容易被叮。
血型方面,研究顯示O型人最容被咬。其次依序為B型、AB型和A型。而血液黏稠者較容易感到搔癢,因蚊子吸血過程不順暢,容易讓引發搔癢的唾液殘留在皮膚內。至於坊間流傳以熱水沖叮咬處止癢的做法也不正確,因蚊子咬引發的癢來自過敏反應,熱敷反而可能擴散不適,正確做法應是冰敷才能止癢。
至於防蚊妙招方面,除了使用防蚊液外,Yamazaki動物看護大學長島孝行教授建議可用酒精濕巾擦拭皮膚、洗淨腳底與指縫,減少吸引蚊子的氣味;另外蚊子常從腳踝處靠近,因此防蚊液應集中噴灑在下半身。如果真的要打蚊子,也別再左右夾擊,從上往下出手命中率更高。隨著夏季進入高峰,了解這些防蚊知識,有助大家過個較為舒適、減少被蚊子叮咬的夏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