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夏天避免熱衰竭不能只喝水…醫師曝4方法預防 這1物不能缺少

連日的高溫讓不少人狂喝水和飲料來消暑,不少醫生也提醒一定要多補充水分,以免脫水、中暑。醫師劉博仁就表示,雖然補水很重要,但許多人都忽略電解質的重要性,若鈉和鉀不足,喝再多水也無法維持體液平衡。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發文,解釋熱衰竭與熱中暑的區別,他說很多人分不清楚這兩種有何不同,其實「熱衰竭」是指身體過熱後,水分和電解質(像是鈉、鉀)大量流失,因而無法維持正常循環與散熱,通常會有大量流汗、頭暈無力、肌肉痙攣、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假如沒有及時降溫或補充水分、電解質,就可能會變成「熱中暑」。
劉博仁說熱中暑是很危險的急症,特點是皮膚乾熱(反而不太流汗)、體溫升高超過40℃、意識混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那要如何預防熱衰竭、熱中暑?劉博仁醫師提出4點建議: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中午到下午兩點是最熱的時候,盡量待在陰涼或空調處。充足補水與電解質:不只喝白開水,長時間流汗要補充運動飲料或稀釋的電解質補充液。
穿著透氣衣物:避免深色、厚重材質。
留意身體警訊:一旦感到頭暈、噁心、心跳過快,要立刻休息降溫。
劉博仁強調,很多人只注意補水,卻忽略電解質的重要性,而電解質流失是中暑的常見原因,「尤其是鈉和鉀不足時,喝再多白開水也無法維持體液平衡,反而可能導致低鈉症或電解質失衡,出現頭痛、噁心、抽筋、嚴重甚至意識障礙」。
劉博仁醫師建議,若長時間大量流汗,最好喝一杯電解質飲料,再搭配一根香蕉或一杯柳橙汁,回家再吃一份新鮮蔬果,就能安全補充鈉鉀電解質,幫助身體快速恢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