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原鄉鐵皮違建難合法 盼放寬規定

高山風景宜人,但山區建築亂象多,桃園市復興區家戶逾1成為列管違建、台中市和平區原鄉建築也多是鐵皮違建。原民想修建,不僅須取得建築師設計與簽證,還要做水土保持,負擔沉重,盼放寬原鄉建築規定。
桃園市復興區是泰雅族原鄉,早年多以竹子搭建,人口增加就在旁邊空地再搭一間,之後改用磚造和水泥,但也面臨山林水保法規要求,形成山區「最美麗的風景、最醜陋的建築」樣貌。
泰雅族人陳文浪40多年前花50萬元將老家竹屋改建成磚造平房,因使用農地變違建被罰款,如今老屋漏水靠鐵皮覆蓋,牆壁水泥多次修補仍裂開,冬冷夏熱。他說,想花錢大修,但又怕錢花下去被認定是新違建,到最後連家都沒有。
泰雅族人劉光明表示,早期族人在山上蓋房子為了省錢,十幾坪的房子只申報三、五坪建地,其他申報農地,結果超出建地範圍的房子都成了違建。鐵皮違建除了材料便宜,搭建拆解都方便,若被舉報要拆除,材料還能回收轉賣變現。
山區違建也在台中市和平區原鄉上演,中市議員古秀英說,原民是經濟弱勢,原鄉建管限制多,不利原民部落發展;她盼在安全前提下,政府能統一放寬原鄉建築規定,或適度在原鄉蓋有原民特色的社宅。
桃市府為此擬訂偏遠地區簡化建築管理辦法,未來復興山區3層樓以下、總樓地板面積不超過495平方公尺的建物,經原民局認定具原民傳統特色,建照由建築師簽證即可,不一定要由建築師設計,簡化申請建照作業,目標9月施行。
桃園市原民局長巴奈・母路說,此次簡化建管辦法,可降低建築修建成本,減輕族人負擔,更有助於保留傳統建築特色與文化。
都發局長江南志說,適度放寬可改善偏遠小基地要花大錢設計簽證的困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