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涉合謀張綱維詐貸台企銀30億 禾豐泰老董1千萬交保

賴總統出訪巴拉圭擬過境美國 可能宣布採購美客機

美國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課徵印尼19%關稅 美商品零關稅

高齡駕駛肇事率創5年新高 學者:政策因地制宜才能對症下藥

交通部針對高齡駕駛換照制度陸續推出新政策,但75歲以上高齡駕駛導肇事率仍創近5年新高。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交通部針對高齡駕駛換照制度陸續推出新政策,但75歲以上高齡駕駛導肇事率仍創近5年新高。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交通部針對高齡駕駛換照制度陸續推出新政策,但75歲以上高齡駕駛導肇事率仍創近5年新高。學者坦言,高齡駕駛過去接受的交通教育不完善,導致現在易出現嚴重事故,建議將宣導重點放在4、5年級生,另認為各地交通環境不同,高齡駕駛政策應因地制宜,才能對症下藥。

三峽重大交通事故最終釀4死12傷,高齡駕駛議題成為關注焦點,交通部決議現行法規75歲以上駕駛每3年換1次駕照,下修為70歲以上,且加強認知功能測驗、交通安全課程講習,而肇事駕駛者換照時需通過實地演練,另為鼓勵年長者多搭大眾運輸、繳回駕照,也撥款提供TPASS補助。

但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昨舉辦高齡駕駛管理政策研討會,會中公布最新統計數據,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脆弱用路人死亡的風險,是年輕族群的2.44倍,且實施高齡換照制度以來,75歲以上駕駛事故量並無顯著下降,去年高齡駕駛肇事率更創下近5年新高。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退休教授張勝雄坦言,目前的高齡駕駛多是50年前接受交通教育,所處環境並不完善,就算真的考到駕照,學到的知識也有限,而現在道路環境與過去大不同,因此才會出現較嚴重的狀況,認為目前宣導、教育重點應擺在4、5年級生,有較好的交通教育,且現在要再接受新知也較不困難。

張勝雄說,每個地區交通環境不同,偏鄉或是公共運輸較不發達地區,不管老少都有行的需求,不得不騎車、開車,部分駕駛甚至是無照,但目前看到較嚴重的交通事故多發生在交通較密集的都會區,因此認為高齡駕駛換照相關政策不應統一作法,而需因地制宜,才能對症下藥,但也坦言這樣的作法困難重重,若交通部願意納入須多加評估、考量。

交通部表示,公路局正積極研擬考照、回訓、換照等精進作為,其中高齡換照部分,正研議是否下修換照年齡、提高認知功能檢測難度或是增加實地訓練、教育講習課程等,完整規畫後最快預計下半年可正式對外說明。

至於無照駕駛防治,公路局以主動關懷方式,自去年五月起辦理「未成年及高齡無照駕駛人關懷」專案,每季挑檔針對「近3個月即將屆滿18歲至19歲者無照未成年、青少年」及「65至74歲無照高齡者」寄發關懷單,鼓勵搭乘大眾運輸外,也提供考照相關資訊。

針對無照違規,交通部表示,已研議無照駕駛加重罰則,並已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中。

高齡駕駛 交通部 交通事故

延伸閱讀

高齡駕照繳回怕變無照上路 醫:高風險分級限照

恐怖!75歲以上高齡駕駛撞死路人、單車機車騎士風險為年輕族群2.44倍

偽造車牌重罰7.2萬原訂15日上路!新制急喊卡交通部曝原因

影/新北又有高齡駕駛肇事 自撞電桿車下巴掉了

相關新聞

立院三讀 博愛座將全面更名「優先席」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身障權法第五十三條修正案,博愛座即將走入歷史,未來改名為「優先席」,原規定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

熱飆37度午後雷雨 吳德榮:周五熱帶系統外圍水氣到 周末大量降雨潛勢

今、明兩天晴午後多雲、仍炎熱;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清晨、...

聖嬰展望 秋冬反聖嬰現象發展機率提高

中央氣象署發布聖嬰展望,「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表示,熱帶海氣現況顯示,近期赤道太平洋東風距平較上月減弱,中太...

周末將有颱風影響台灣? 粉專曝3主流模式路徑:2地較大雨勢免不了

目前菲律賓東邊的低壓96W,預計周末很可能成颱。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雛形已經出現了,受太平洋高壓導引...

台鐵潮州站控制盤面故障 昨晚9時修復、全台累積延誤5602分鐘

台鐵潮州站昨(15日)晚間全站號誌故障,影響上下行列車,導致許多列次延誤逾100分鐘,月台擠滿等待列車的旅客,有旅客表示...

花蓮秀林0:18地震 規模4.1 最大震度4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16日0時18分發生芮氏規模4.1地震,地震深度19.8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西南西方17.4...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