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嚴查農地違規 掀超商熄燈潮

農地違規蓋超商現象普遍,中央去年起要求清查,陸續有出租土地給超商的地主被移送法辦,掀起超商熄燈潮。本報資料照片
農地違規蓋超商現象普遍,中央去年起要求清查,陸續有出租土地給超商的地主被移送法辦,掀起超商熄燈潮。本報資料照片

農地違規蓋超商現象普遍,中央去年起要求清查,新竹縣統計八家超商歇業清空,桃園市、彰化縣農地違規超商也多,陸續有十多家超商被「抄」黯然熄燈,掀超商熄燈潮;過程仍有不少超商「累犯」依舊招搖開業,裁處後移送法辦。

地方民代批:有制度性漏洞

地方民代直言,違建超商從一開始在農地使用就違規,卻能長期營業,顯示使用執照、水電接通與工商登記等審核程序把關有「制度性漏洞」。

內政部先前徹查全台非都市土地近七百家農地違規超商,以桃園市逾百家最多、彰化縣六十六家次之,其他縣市也有。經國土計畫盤點,加上民眾檢舉等,去年清查超商經營地點、比對農業部農地資源盤查結果平台,將坐落農地的超商店舖列冊交各縣市清查。

竹縣、桃園市、彰化縣等縣市多家連鎖超商門市近月陸續熄燈,讓居民措手不及,有人認為沒超商很不方便。但有鄉鎮長認為鋪設水泥、搭鐵皮就能租出去,若不加大力道裁罰恐助漲農民違規使用農地。

桃市:未停用就會繼續罰

桃市府統計,截至六月底農地違規超商共一三六家,有卅七家在都市計畫區,均連續裁罰超過兩次,未停用就繼續罰;另九十九家在都計區外,管轄的地政局表示,除了連續加重處罰,有八家勸導無效,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

彰縣:罰鍰累計逾九百萬

彰化縣府農業處二○二二年清查農地超商達一一四家,曾被彰化審計室糾正。彰縣府指裁罰農地超商達一四一次、累積九百九十九萬元罰鍰,有的罰兩次以上,面積大的一次甚至被罰到十多萬元,已有七家歇業。

違規地主喊冤:不熟法令

新竹縣地政處也加大裁罰力道,已有八家自行結束營業,另有一家被強制斷水電,三家自行拆除停業。不過,違規地主與業者聲稱超商是基於當地民生需求設立或不熟悉法令,也有居民直言人口增加,有採買民生用品等消費需求,政府強打農地超商,似過於嚴苛。

竹北市民代表何宜芯呼籲地方加強土地使用審查、整合跨機關資料,防堵違法商用設施落地生根;並盼中央加速提出專案輔導合法化原則,讓符合條件的既有設施,有機會依循合法管道經營,避免影響居民生活。新竹縣政府地政處指出,中央仍在研議專案輔導合法化原則,尚未發布。

違建 農地 超商 桃園 新竹 彰化

延伸閱讀

農地違規蓋超商…不甩裁罰 地主判4月

彰化縣環保局獲環境部7特優及3優等表揚 高居全國第一

彰化木瓜及釀酒葡萄颱風豪雨受損 可申請現金救助

高雄飛馬祖「送你1萬元」旅遊金補助 揪團就能領、申請資格一次看

相關新聞

薇帕颱風最快下午生成 吳德榮:周末有大量降雨潛勢 2地影響最劇

今天晴午後多雲、仍炎熱,注意防曬、防中暑;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

6旬翁每天習慣喝1種湯…檢查發現2.5公分息肉 確診大腸癌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連續多年居亞洲之冠,亦是國內第二大癌症類型及第三高死亡率癌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22年新增大腸癌病例達17,643人,2024年死亡人數更達7,000人,平均每31至37分鐘即新增一名患者。醫界提醒,日常飲食習慣與大腸癌風險密切相關,紅肉攝取過量是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

風災重建「屋頂還沒修好」...薇帕颱風恐又來 台南受災戶:真的怕了

颱風丹娜絲重創台南七股、將軍等沿海地區,災後重建正在進行,且許多平房民宅屋頂仍待工人覆蓋,面臨「薇帕」颱風恐又要帶來風雨...

對流雲系發展旺 從北到南14縣市大雨特報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及強陣...

未來1周至少2颱風形成 粉專:它下周三後通過台灣附近

薇帕颱風最快下午生成,預期下周再有范斯高颱風形成。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未來1周至少2個颱風形成。綜觀...

窮人家孩子能逆襲!她訴「從科學麵到頂大」經歷 網狂讚:爸媽教育得不錯

一名網友近日在論壇Dcard以「來自底層家庭,我上了頂大之求學資源差異」為題發文,分享自己身為窮人家的孩子,如何一路努力考上台灣頂尖大學的心路歷程。貼文曝光後,引來大量網友討論,大家紛紛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