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牙恐增失智風險? 醫曝維持「4習慣」可作為護腦關鍵

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症@@@防治成為健康政策重點。醫師提醒,除了年齡、基因與慢性病等既有風險因素,牙齒數量與失智風險的關聯也不容忽視,缺牙不只影響飲食,更可能加速大腦退化。
研究顯示,牙齒愈少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相對較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指出,缺牙會降低咀嚼能力,不僅影響營養攝取與吸收,也可能讓長者減少社交互動,導致憂鬱、孤立,進一步影響認知功能。
「咀嚼能促進腦部血流,刺激海馬迴與前額葉運作,這些區域與記憶、學習密切相關。」周怡江說,長期咀嚼不足,會讓大腦刺激減少,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她指出,牙周病是造成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屬於慢性發炎疾病,不僅損害牙周組織,也會提高身體整體發炎指數,進而影響腦部健康。糖尿病與吸菸等習慣,也與牙齒脫落與失智症風險有關。
周怡江建議,從日常生活做好口腔保健,是延緩失智的基礎:
1.落實清潔:三餐後與睡前刷牙,搭配牙線,預防牙菌斑與牙周病。2.定期檢查與洗牙:每半年檢查一次,65歲以上長者可使用健保補助,每三個月接受一次洗牙,並依需要塗氟。
3.及早治療牙周病:出現牙齦出血、腫脹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避免惡化造成牙齒鬆動。
4.修復缺牙、恢復咀嚼:已有脫牙者應配戴假牙或進行修復,以維持基本咀嚼功能。
周怡江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不可分,保護牙齒不只是預防牙病,也可能是守護大腦、延緩失智的重要一環。
▪️三颱鼎立!「路徑天女散花」避開台灣 專家提醒:天氣仍不穩
▪️今年首次3颱並存 范斯高外圍環流衝擊北、宜 明天輪到中南部
▪️范斯高、竹節草有「藤原效應」 吳德榮:今明雙颱環伺 下周中南部多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