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罷免失敗內閣總辭?綠營人士認「不至於」 但部分改組有必要

罷免開票結果/726大罷免重創綠營 2026新北市長人選暗潮湧動

726大罷免/24+1全數挺過!「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藍綠白戰況揭曉

橘世代/【破解更年期‧醫療篇】更年期顧健康 醫師教戰

更年期攸關人生下半場的健康,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擁有愉快心情與緊密人際連結。圖為國健署與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舉辦「樂活更年期 健康不打烊」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更年期攸關人生下半場的健康,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擁有愉快心情與緊密人際連結。圖為國健署與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舉辦「樂活更年期 健康不打烊」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更年期不是病,卻攸關人生下半場會不會疾病纏身。當生活因更年期大亂,就醫時的重點是什麼?醫生可以如何幫助我?對更年期正確的認識,有助於更年期的我們從醫療系統得到合適的幫助。

「成年女性身體改變有兩個重要時期——懷孕及更年期。不是每個女性都有懷孕經驗,但只要活得夠久,都會遇到更年期。」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監事長、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指出,更年期並不是「月經停了」這麼簡單,除了可能導致熱潮紅、失眠、變胖、泌尿道萎縮等多種惱人的症狀之外,更攸關女性人生下半場的健康,範圍涵蓋骨質疏鬆、失智、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等,影響時間從四十幾歲到生命終了,將近二分之一的人生,但女性對更年期的了解通常不深,堪稱女性「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半女性 身體會有不適

賴宗炫解釋,台灣女性停經年紀大約五十歲,此階段女性因為卵巢衰退、雌激素減少,身體各器官少了雌激素的滋養,會產生各種不適。根據統計,台灣女性約有一半會有明顯的更年期不適症狀,症狀種類繁多,且因人而異,出現的時間點也不盡相同。有人在停經前數年開始,並持續到停經後幾年,也有女性沒有任何不舒服就直接停經,少部分女性是停經後才出現延遲性的更年期症狀。

早中晚期 症狀都不一樣

更年期早期症狀通常與血管舒縮和情緒變化有關,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定、記憶力變差、頭痛、心悸等;到了中期則與生殖泌尿道系統的萎縮有關,像是陰道乾澀、缺乏性欲、泌尿道萎縮、頻尿、漏尿、尿路感染等;晚期看似身心變動較穩定了,但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智、婦科癌症等風險都會在這個時期陡升。

保持愉快 要有人際連結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不是疾病,賴宗炫引用國民健康署的指引,建議女性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並擁有愉快心情、緊密人際連結,多數人都能順利度過更年期的不適。但他也提醒,無論有無明顯症狀,女性的身體都在劇烈變動中,這個階段的女性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包括乳房篩檢、抹片檢查、婦科超音波檢查和骨密度檢測,也要留意心血管風險,以監測整體健康狀況並預防相關疾病。

骨質疏鬆 頻尿 頭痛 癌症 更年期 懷孕 心血管疾病 失眠 健康檢查

延伸閱讀

關穎自曝從未搭過捷運!原因竟是「想省錢」

Janet 高燒紅腫至今查不出病因!坦然迎接更年期 

50歲婦對丈夫「高張性慾」潰堤了…愛愛中失控推開 中年性生活危機怎解?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更年期了?月經一個月來兩次正常嗎?更年前期7大症狀

相關新聞

明晚起全台有雨!一整個禮拜溼淋淋 中南部雨勢大

明天起,一整周全台有雨。竹節草颱風雖已減弱為低氣壓,但受低壓帶影響,接下來一周各地天氣不穩,西半部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南部...

部分負擔擬漲…擋輕症跑大醫院 台大院長憂:需求者恐不敢就醫

衛福部健保署近期端出「假日急症中心」規畫,未來輕症民眾若假日直接至醫院就醫,必須多掏錢,理由是要藉此緩解急診壅塞。台大醫...

4歲長髮公主剪頭髮 媽媽盼更多癌友都能獲得幫助

癌症希望基金會20年來持續募集頭髮為癌症化療落髮病友製作假髮,今天在高雄舉辦捐髮活動,一名4歲的台美混血長髮公主也在媽媽...

捷運內抽菸互嗆「低能兒」 北捷:追查旅客

北捷日前有對男女在捷運上抽菸嘻笑,並拍成影片上傳社群,北捷證實,目前正追查該旅客,後續將移請衛生局查處,依菸害防制法可處...

海洋獨立音樂大賞爭霸揭曉 「DrunkMonk撞克茫客」奪得海洋大賞

2025新北市河海音樂季—貢寮場海洋音樂祭,今天進行「海洋獨立音樂大賞」10強決賽,最終由DrunkMonk撞克茫客奪得...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30周年紀念展揭幕 星雲大師5大珍貴藏品亮相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30周年紀念展今天開幕,特選5件星雲大師生前自印度迎請的藏品展示,並邀楊惠姍等30名藝術家與會,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