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評價4.79星連鎖餐飲店」現老鼠舔食待烹生鴨 網笑:主廚親自監督

大罷免還沒完…南投2藍委迎戰823談下一步 他曝「驚人陸戰」

夏天腸胃炎倍增…30°C最易滋生細菌黴菌 醫:「這方式」是保存大忌

夏天氣候濕熱,食物容易放過期,細菌孳生快,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危險。圖/123RF
夏天氣候濕熱,食物容易放過期,細菌孳生快,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危險。圖/123RF

天氣炎熱,細菌、黴菌容易繁殖,增加食物變質腐敗的風險食物中毒等感染性腸胃炎患者也跟著增加。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表示,夏季氣候悶熱潮濕,平均溫度動輒超過30°C,是細菌與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而民眾習慣將飯菜悶在鍋中、水果切開後放在餐桌,都是保存大忌。

根據食品衛生相關研究,大部分致病菌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等,在30至40°C時生長迅速,當食物儲存溫度不當或超過2小時未冷藏,便容易滋生病原菌,導致食物中毒或腸胃炎。高溫高濕的環境不僅加速食物腐敗,特別是冰品、生食類食品,可能成為腸胃道疾病的高風險來源。

陳柏諺指出,許多家庭仍沿用「室溫保存」的習慣,例如將飯菜放在電鍋中、水果切開後放置廚房台面,這些動作在夏天尤為大忌。錯誤的保存方式不僅讓食物口感變差,亦增加腸胃道疾病風險,尤其是年長者、幼童與免疫力低下族群,一吃就上吐下瀉。

生食與冰品雖然消暑,但食物未徹底加熱可能把細菌吃下肚,發生食物中毒。陳柏諺說,生魚片、壽司、涼麵、水果沙拉、手搖飲料與剉冰等,都是夏日清涼解熱的首選,但這些食品在生產與保存過程中,若稍有不慎,極易成為腸胃道感染的根源。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夏季食物中毒通報事件中,超過3成與生食類食品有關。生食類食品未經加熱處理或處理不當,容易夾帶細菌、寄生蟲或病毒;以海鮮為例,可能被腸炎弧菌、李斯特菌或肝炎病毒汙染。沙拉蔬菜可能殘留農藥或寄生蟲卵,例如梨形鞭毛蟲;生雞蛋的沙門氏菌感染風險高。

冰品與冷飲進入口腔後,會快速通過食道進入胃部使其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功能。部分人飲用冰品後會感到胃痛、腹脹或腹瀉,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者。此外,冰塊來源不明或製冰水源被細菌汙染,常見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孳生讓冰品變「毒品」。

夏季是腸胃道疾病的高峰期,陳柏諺提醒,維護腸胃健康需從「飲食選擇」、「保存方式」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

飲食選擇:減少生食海鮮、生雞蛋或未煮熟肉類的攝取;沙拉盡量現切現吃,避免隔餐食用。

保存方式:剩菜剩飯應於2小時內冷藏,食物回溫後需完全加熱,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C;定期清潔冰箱,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

個人衛生:飲食前後確實洗手、切菜板與刀具分開處理生熟食、定期消毒廚房設備與儲存容器。

食物中毒 風險 冰品

延伸閱讀

高市「大港閱冰」嘉年華 8月16日起哈瑪星登場

開幕才3天…台中豐原這間烤鴨店疑食物中毒14人送醫 食安處稽查:勒令停業

香港腳藥抑黴菌乳膏主成分不足 回收4批號

台南旭集甫開幕疑爆食物中毒!多人腹瀉送醫 市府要查了

相關新聞

龍鬚菜正值產季!農糧署揭秘挑選方式:這樣煮最好吃

口感爽脆、營養豐富的龍鬚菜,是不少民眾熱炒店必點菜色之一。進入春夏產季,國產龍鬚菜大量上市,不僅栽種過程病蟲害少、農藥使用率低,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素。專家建議,選購時應挑嫩葉、保存得宜,料理時則掌握汆燙與冰鎮的技巧,就能吃出最佳口感。

天空突炸巨大雷聲!5縣市發布豪雨特報 降雨恐持續到「這時間」

台北市稍早突然出現巨大雷聲並持續近10秒,中央氣象署今晚間7時25分針對5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影響時間持續到明(28日)清...

豪雨連5天炸中南部!2天恐有「致災性降雨」 竹節草颱風最新動態曝光

未來1周受到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中南部降雨明顯,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表示,今晚起中南部就有局部豪雨機率,周二、周三山區...

台鐵南迴停駛班次大亂 賴坤成受困4小時抱怨「快餓死了」

台鐵台東大武至瀧溪間電車線通行因大鳥隧道天花板漏水嚴重,自今天中午12時40分起無法通行,台鐵公司啟動接駁,預計晚間7點...

關節炎要休息不要動? 醫曝「保養建議」:關節細胞靠活動開機

隨著人口老化,很多人都有「關節炎」問題,且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休息、不要動。但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在...

苗栗海青老人養護中心推環境永續 完成碳盤查及內部查證報告

眾多醫院推廣ESG環境永續,苗栗海青老人養護中心為國內第一起完成碳盤查及內部查證報告的長照中心,耗時將近9個月,過程繁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