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對AI男女二重唱即將正式出道 杜奕瑾:AI並不可怕

八月初,四位花蓮歌手迴佳、花瀾、基姜、陳廷恩,將在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舉辦專輯發表會。四位歌手中有兩位是AI、兩位是人類,現場發表首張人與AI共創專輯「東Care」,包含九首「人+AI」共創歌曲。這也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的AI虛擬歌手組合「洄佳與花瀾」正式出道之作。迴佳、花瀾的催生者,正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他認為,台灣流行音樂曾是華文世界的龍頭,AI可讓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繼續發光發熱。
生成式AI的崛起對音樂創作帶來衝擊。英國政府正考慮修改法律,允許AI開發人員使用網路上創作者的內容來幫助開發他們的模型,除非創作者主動通知退出。披頭四歌手保羅麥卡尼帶頭發聲反對,認為此舉將造成「AI剝削創作者」。但在二○二三年,披頭四才使用AI抽取約翰藍儂生前錄音中的歌聲,和其他在世歌手合成一張「披頭四最後的專輯」,叫好叫座,贏得兩座葛萊美獎。
而音樂平台spotify近期則出現一個迷幻搖滾民謠樂團The Velvet Sundown,聽眾突破五十萬人次,因歌手和樂手從未公開「露面」、僅在網路社群發文,遭質疑是人工智慧樂團。
「AI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發展的是負責任人工智慧(Responsible AI)。」負責任人工智慧是一種在安全、可靠且道德的方式下,開發、評估及部署AI系統的方法。杜奕瑾表示,他從二○一七年開始推動「負責任人工智慧」,台灣可說是走在世界前端。
今年初,杜奕瑾帶著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進駐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嘗試各種「負責任AI」的音樂開發。他跟李建復、林強等音樂人取得授權,其歌曲若被AI使用、可獲得合理分潤;而歌手也可以使用生成式AI打造千變萬化的MV。而新世代歌手則跟AI合作共創歌曲、創作完還可以直接在基地現場表演。杜奕瑾表示,這些人與AI共創的歌曲,因為有人的意志在裡頭,版權屬於人類。
走進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用手機掃描QR CODE輸入關鍵字,再選擇男聲或女聲,駐館AI便會為你打造專屬歌曲。三分鐘後,AI歌手迴佳、花瀾便會出現在融入花蓮山水影像的MV上,為你獻唱這首歌,歌詞則在牆壁上浮現。這首歌曲版權算誰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國際間已經形成共識,如果全部是生成式AI完成的創作便不具著作權。但如果是人類與AI合作的樂曲,人類注入自己的創作元素和意志,版權屬於人類。
杜奕瑾表示,AI歌手迴佳、花瀾的歌聲是與四位人類聲優合作,取得其聲音的授權訓練AI模型。而訪客和AI對話產生的詞曲則來自「AI音樂FedGPT大腦」,其為繁體中文流行音樂專屬GPT,訓練過程涵蓋一千億條台灣語料;MV則是由FedGPT內建的視覺語言模型,分析並理解台灣流行音樂MV資料生成。
在英國,披頭四透過AI讓約翰藍儂的歌聲「復活」完成世紀大合唱;而在台灣,「民歌教父」李建復則指導AI,復刻歌手范怡文、李明德「青春版」嗓音與影像,並讓真人與AI一起合唱。李建復曾參與打造全球首個正版華語AI歌聲平台「AI愛播」,他認為,音樂人可以透過AI的輔助激發更多靈感,過去年輕創作者發表一首歌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今有AI輔助,從創作到上架可能只需一天。
AI與人類合作的創作,可以參加金曲獎、金鼎獎嗎?不同的獎項、徵件,經過評審討論,對於AI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規定。如金漫獎會要求說明作品以AI協助創作情形,如所使用之AI軟體、下達之指令內容等。而「文化部繪本及圖文書創作新秀獎勵」則不受理以生成式AI作為創作工具的計畫。而金曲獎參考葛萊美獎等國際獎項相關規定,AI技術可做為輔助音樂創作、製作流程的工具;但若是完全使用AI技術生成的作品,則因未具著作權,不得報名金曲獎。 而國內首個「文化藝術應用生成式AI規範指引」,文化部已經完成,目前正在申請ISBN,即將正式出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