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光電生態指引 環團批荒謬

農地變光電場遍地開花、飽受詬病,農業部一月預告農地變更光電設施審查指引草案,內容提及光電場即使有石虎、草鴞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出沒,申請人若評估仍有開發必要,仍可縮小範圍或變更工法施作,遭環團批評是荒謬的綠能政策。
目前地面型光電案場施作方式容易影響農地土壤長期地力、植被及微氣候,進而造成地區性生態失衡。農業部為此預告「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供設置光電場的預定場址參考,以迴避生態環境敏感區,降低生態環境衝擊。
根據草案,農地變更為光電案場,若涉及保育類、經指認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等棲息地,須依據列表實施生態保育措施,並進行生態監測,包括縮減開發量體、縮小光電板、降低光電板覆蓋率等;工法方面則不得改變地形地貌、不得鋪設水泥等不透水鋪面等。
不過,監督施政聯盟兼任研究員徐宛鈴表示,該指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監管查核及裁罰機制,應針對能源開發進行整體政策環評、提出能源用地白皮書等上位計畫,才能有整體規畫和用地評估。
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黃惠敏表示,農業部訂指引鬆綁農地光電門檻,保護對象僅指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如石虎、草鴞,卻未列入穿山甲及其他環境敏感動物,為了開發綠電而破壞自然生態,這樣荒謬的綠能政策實在無法苟同。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說,農業部已公告不利耕作區和漁電共生區可開發光電,目前有超過兩萬公頃未被申請開發,經濟部和農業部應努力盤點屋頂型光電的用地,這項指引草案不具法律效力,也無罰則,只淪為開發者的橡皮圖章。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專員陳祺忠表示,如果農業部是因為行政院、經濟部要衝高光電發電量的壓力,被迫打開農地變更大門,就是毀掉農業部保育生態的名聲。
農業部:非准駁唯一依據
農業部林保署表示,指引草案僅供審查檢視生態之用,並非變更農地准駁的唯一依據,若光電場址位於石虎、草鴞等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已知出現的區域,尤其是經常使用的廊道、覓食或繁殖地,建議不同意變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