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急診等床13天… 急診醫憂醫院個別總額打擊弱勢

急診塞床延燒多日未解,截至今早,林口長庚、台大急診住院待床人數仍有80餘人。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指出,急診每天待塞滿人,北部醫學中心更出現急診待床長達13天個案,呼籲健保署廢除個別醫院總額,否則急診壅塞只會加劇,受苦最深的恐怕是不會反應的社會弱勢族群。
簡立建指出,台北的醫學中心竟然出現待床長達13天的個案,疑似是蜂窩性組織炎,但因為病床關床,數量不足導致在急診滯留13天。他表示,不論是5天、10天的待床都不應是常態。他以美國為例,待床超過24小時衛生局就會介入,因為待床過久可能造成第二波院內感染;特別是我國目前A型流感、諾羅病毒,加上蠢動的新冠疫情更是增加傳染風險。
我國健保採取總額制度,在前一年訂出金額,再用點值計算實際對應金額。而健保署推動今年要上路的「醫院個別總額」,是設定每家醫院的總額預算,超額部分折付,並且設定門診營收占比要低於55%,要下轉輕症、慢性病患者。
簡立建向賴清德總統喊話,在對抗共產主義時,國內卻要實施計畫經濟的共產思維,讓醫界吃大鍋飯。醫師法改變民眾的就醫傾向,超過總額最終要醫界吸收實在不合理;再者,因為門診量上限,若醫院將病人移轉到急診,規避55%門診限制,只會讓急診壅塞加劇。他表示,健保署長石崇良曾是急診醫師,應廢除總額制度緩解急診壓力。
簡立建近日遇到一名等了50天才獲得處理的病患,患者先是肚子不適看門診,後來又轉掛另一個門診,安排檢查,最後肚子痛到受不了才來急診,切片一看肚子都是腫瘤。現在因為健保署核刪、申復機制,導致醫界趨吉避凶,不敢做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最後受苦的還是病患,特別是弱勢患者,遇到問題不知如何求助。
簡立建呼籲,政府應加強部分負擔,讓按分級醫療者就醫者增加支出,另外也應該加強浮動健保總額制度,不是讓健保服務量使用年年超過總額,讓民眾對自己的就醫行為負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