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鐵旅客施暴頻傳 研擬員工配置辣椒水、1情況強制下車

哈佛禁收國際生有何後果?研究所首當其衝 教授憂:學校恐不復存在

熱爆!花蓮今晨停電近萬戶受影響 台電曝原因致歉

平埔族群身分法衝擊原民資源? 學者:人數「擴大恐嚇」

行政院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多個平埔族群至立院抗議未將平埔族群完整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多個平埔族群至立院抗議未將平埔族群完整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本報資料照片

等了三年,行政院端出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卻讓平埔族和其他原民族群都不滿意。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陳旻園表示,可以理解原民會不將平埔族群直接放進原基法體系的難處,但不趁此契機處理原基法的根本問題,卻用資源分配作為藉口,只會讓問題如雪球愈滾愈大。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則表示,另立專法可以,但不能讓平埔族擁有區別待遇,否則也違反了憲法判決的意旨。

內政部指平埔族群有98萬人。但謝若蘭指出,這個數字是「擴大恐嚇」,並未做科學的人口統計。依據過去台南屏東政府公告數字推算,她估計平埔族的登記人數約30、40萬。陳旻園則說,原民福利也有排富條款,並非人人能享有。政府每次遇到原民基本權利議題,只會用補助、考試加分等解決,外界對原民福利也有「過多的想像」,導致只要有新的族群加入,原民就會擔心「搶資源」,反而忽略了原基法的關鍵問題。

原基法將原住民分為山地和平地兩大類。陳旻園指出,此一分類根本不適用於現代的原住民,「框架早就應該打破」,平埔族就是打破這兩種分類框架的契機,但原民會用另立專法逃避這個問題。他直言,這種過時的族群分類方式不處理,「完全是因為選舉問題」,因此立法院不願處理。

憲法法庭宣判「原住民身分法」違憲,要求修法或另立專法讓保有民族語言、習俗、傳統文化特徵,並維持族群認同,且有歷史紀錄可稽的族群,皆可依意願申請核定為原住民族。謝若蘭表示,此一「族群」並非僅限於平埔族群,原民會端出的法案卻只限於「平埔原住民族群」。她認為只要在原民身分法中,將山地原民、平地原民之外,加入第三項:其他南島民族,就可解決問題。

但陳旻園認為,之前原民身分法修正讓「漢父原母」者取得原民身分,確實導致原住民保留地加速流失。他認為原基法的最大問題,是原民各個族群各自面臨不同的土地、歷史問題,卻想用一套法律解決。原基法立法迄今20年,一直沒有面對這些根本問題,原民會應當修正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要留給下一代子孫。

族群 平埔族 原住民族

延伸閱讀

平埔身分法將上路 立委憂人數暴增98萬衝擊原民資源

原住民文健站健康操競賽 花、東、屏分別奪金

南橫音樂節展現原民特色 旅人入山共賞文化與自然

竹縣尖石五月桃迎豐收 17日晚會推廣原民產業

相關新聞

卓榮泰:拚觀光要有好的交通建設 將推新勞工政策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若要發展觀光、吸引國際旅客來台,必須要有好的交通建設,他還提到,為讓人力更充裕,將推出新的勞工政策,...

東華教授推光電帶學生親手做 儲能系統成西瓜田防盜器

太陽光電近年蓬勃發展,但也衍生出不少問題、甚至弊案頻傳。而在花蓮,有一名教授不想讓能源科技教育只停留在紙上談兵,不僅聽取在地疑慮,實際參與光電案場規畫,讓學生動手參與太陽能板架設,更讓太陽能儲能系統成為西瓜田防盜利器,他是怎麼做到的?

照片看歷史/1954年俞鴻鈞被提名行政院長 求立委支持

1954年5月23日,時任台灣省主席的俞鴻鈞被總統提名為繼任行政院院長的人選。俞鴻鈞在同日下午5時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酒會,招待立法院全體委員。立法院訂於1954年5月25日院會時提出討論並投同意票,俞鴻鈞酒會上發表簡短演說,除全體立委出席外,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省財政廳長徐柏園,教育廳長鄧傳楷等人亦應邀作陪。...

平埔族群身分法衝擊原民資源? 學者:人數「擴大恐嚇」

等了三年,行政院端出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卻讓平埔族和其他原民族群都不滿意。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陳旻園表...

平埔原民將獲身分 立委:原民恐暴增

平埔原民身分法將上路,原民會主委曾智勇昨赴立院報告,多名立委憂心此法將造成原民人數暴增,衝擊現有的原民權益與政治資源。曾...

平埔族群98萬人?專家:擴大恐嚇

等了三年,行政院端出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卻讓平埔族和其他原民族群都不滿意。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陳旻園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