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家庭悲歌延燒 專家:社安網應盤點高風險身障家庭

新北中和昨日一名重度身障女子與日籍前夫在家中雙雙身亡。中和分局指出,死者前夫無台灣身分證,原本透過婚姻方式留台,2021年離婚後時常往返日本與台灣,並未長期居住。專家指出,個案具備多重高風險身分,社會安全網卻未即時介入,暴露制度性漏洞。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表示,此案涉及重度身障、離婚後又同居、照顧者非本國籍且無替代照顧者等情形,應屬高風險家庭。若各縣市的身障服務中心去年依政策落實運作,早就應全面盤點這類需求並提供協助。她質疑:「這位女士到底有沒有社工介入評估?低收資格是誰幫她申請的?身障鑒定又是如何辦理的?」

張淑慧指出,目前低收入戶申請程序多為書面審查,往往「審完就發錢」,忽略實地訪查與持續關懷。她建議,對於具多重身分者如獨居身障、新住民家庭,政府應結合實質訪查機制,並強化主動關懷,避免類似遺憾再次發生。

張淑慧也提醒,新住民照顧議題不可忽視。長照服務具有專業門檻,有些新住民因語言或文化落差,難以融入主流照顧體系,移民署應串聯衛福部與地方資源,協助這類家庭建立支持網絡。

她強調,台灣人口流動頻繁,許多民眾戶籍與實際居住地分離,導致列管困難,社區因此成為重要的第一線防線。「社區發展協會、警衛、房東都是守門人,有責任多一份觀察與關心。」她以老盟推動的「孤獨處方箋」為例,透過志工訪視串起關懷網,「社區事就是家務事,人人都該是社區守門人」。並呼籲中央與地方落實風險家庭盤點與通報機制,讓社會安全網真正織得緊密。

創世基金會表示,根據2024年衛福部網站統計,全國極重度身心障礙者有13萬9615人,重度者則達20萬7434人。依據「新制身心障礙類別與等級表」,植物人多屬「意識功能障礙」的極重度等級,喪失自主意識與認知能力,屬最嚴重身障類型。這類個案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需長期照護,家屬壓力沉重,更突顯社政體系介入與支持的重要性。

新北市議員張嘉玲表示,該名身障女子同時屬於低收入戶,理應可獲得一定的補助與關懷,但社會局回應指出,去年雖由公所訪視,卻未被列為需社工持續關注的個案,顯示目前的認定與通報機制仍有調整空間。她強調,若個案同時具備障礙與低收等多重脆弱條件,風險更高,社會局應檢討制度設計,讓不同身分類別的資料能夠整合起來。

張嘉玲也指出,許多弱勢族群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同,現行社會安全網難以掌握實際狀況,建議未來民政系統與社政系統應加強橫向連結,讓公所能即時通報、社會單位即時介入,她將向社會局長反映並督促改善。

她坦言,目前系統還不夠完善,但應努力朝「一個都不能漏」的方向邁進,並呼籲外界不要苛責第一線社工,因為新北市社工人數不足,每位社工的工作量都很大,更應由制度層面強化支援。

警方到場拉起封鎖線進行採證。記者黃子騰/翻攝
警方到場拉起封鎖線進行採證。記者黃子騰/翻攝

社工 身障

延伸閱讀

中和雙屍案 張維倩質疑社政系統未查覺

朱立倫喊罷免賴總統 藍指回應民眾需求、綠批為保主席之位

衝刺收件量 雙和罷團啟動多元收件模式估可期限內交件

新北中和雙屍案曝「漏洞」 議員、專家籲強化照護機制

相關新聞

疑照顧壓力釀悲劇…中和雙屍相驗結果曝光 日男殺害前妻後身亡

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昨天發生雙屍命案,61歲身障林女躺在床上明顯死亡,56歲日籍前夫倉田則陳屍於玄關處,2人均死亡多時遺體...

中和家庭悲歌延燒 專家:社安網應盤點高風險身障家庭

新北中和昨日一名重度身障女子與日籍前夫在家中雙雙身亡。中和分局指出,死者前夫無台灣身分證,原本透過婚姻方式留台,2021...

日男照顧病妻租屋處雙亡 家屬哀慟「夫妻感情好」:為補助才離婚

新北市中和區56歲日籍男倉田與61歲前妻林女被發現陳屍在租屋處,身體發黑腫脹明顯死亡。檢警今天下午進行相驗,林女弟弟現身...

母女遭詐千萬身亡…警諷「妳還活著喔?」送懲戒 開庭要法官從重處分

台北市一對母女去年遭假投資詐騙1200萬元輕生,劉姓警員致電被害人時稱「妳還活著喔?」被函送懲戒法院,本月24日開庭。北...

北市7旬翁陳屍青年公園公廁 不排除如廁意外跌倒

台北萬華區青年公園今天被發現有人陳屍公廁內,警消獲報前往處理,發現死者為73歲陳姓老翁,現場無外力或輕生跡象,不排除如廁...

觀護人職能訓練研討會辦2天 法務部:深化觀護業務

為落實司法保護政策目標,法務部本月24日、29日,由台中地檢署協助辦理兩梯次全國觀護人職能訓練暨業務研討會,部長鄭銘謙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