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減少兒虐 學者:第一線預防很重要
高雄市議員質詢指全市兒虐人數近5年及10年平均皆為六都第一,顯示對兒童發展和成長極不友善。樹德科大兒福系主任李淑惠認為,兒虐案件增加反映家庭壓力與社會系統失靈,雖然法規制度已很完善,但如何落實才是考驗。
高雄近年兒虐案件頻傳,去年9月發生31歲單親媽將4個月大么女獨留家中,並向托嬰中心請假,僅帶大女兒返娘家,期間社工、托嬰中心、親友曾多次詢問,女子皆稱委託他人照顧,多日後返家發現么女已死亡,檢方解剖發現腹部全空,依殺人罪將母親起訴。
社會局指出,高雄近5年兒虐人數呈下降趨勢,去年低於全國平均值,為協助社工評估高風險兒少,自訂6歲以下兒童身心及安全評估檢核表,引入醫療資源及時諮詢,辦理社工傷勢辨識、毒品認識訓練,提升知能。
李淑惠表示,減少兒虐案件,預防很重要,包括提高家庭韌性、建立親職教育,對高風險家庭追蹤和轉介也不容忽視,從第一線幼教、老師學校到里長,都是守門人制度下的一環,若發揮作用就能預防。
高雄市幼教協會理事長童燕珍認為,近年兒虐通報率高,反映社政單位對兒虐事件具敏銳度,積極看待兒虐,建議應鼓勵通報機制,讓施暴者有所警惕,達到嚇阻效果,減少兒虐案件發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