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又惹議!臨停30秒挨罰 專家:紅線本就「零容忍」
新北市近年推動「科技執法」取締違規停車,其中針對紅線臨時停車的取締標準「逾30秒即開罰」,引發部分民眾質疑過於嚴苛。然而在交通專家眼中,紅線本就代表「禁止一切停車行為」,問題關鍵並不在於秒數,而是畫線規畫是否合理、臨停需求是否被納入考量。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指出,「紅線就是紅線,停五秒也是違規」,它的本質是全面禁止臨停的標示,因此所謂「停超過30秒才罰」,其實已是執法上給予的彈性。他強調,真正應該檢討的是紅線設置是否過度泛濫、忽視了民眾合理的臨停需求。
「紅線要畫得謹慎,不能太隨便,」李克聰說,「有些地方若有實際臨停需求,就該改畫黃線,設定臨時停車時間,這樣才是制度設計應有的彈性。」
交通管理的根本精神在於動線順暢與安全維護。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也認為,從法律上看,紅線禁止停車並無問題,問題是如何讓政策「落地」並讓民眾理解與配合。他建議,針對爭議較多的新設點位,可透過一段宣導期,讓駕駛人有緩衝的適應時間。
「制度可以搭配動線規畫思考,例如裝卸區可以設半小時停車時限,超過再舉發,而非一刀切。」鄭永祥表示,像新店北新路88巷這類鄰近公共設施、巷內本就狹窄的路段,更應從空間機能與人流需求出發,檢討畫線與執法配置。
整體而言,兩位專家皆認為:「紅線」本身代表的交通意涵不容動搖,但制度的合理性,應建立在「有彈性但不亂給彈性」的原則之上。回歸政策本質,是透過審慎規畫與民眾教育,讓法令執行既能達成秩序,也不致失去人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