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你吃的羊肉是羊肉嗎?消基會檢測「豬羊變色」近五成

傳牽線習近平辦公室 促「柯文哲配郭台銘」選總統?張顯耀回應

因應大S效應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 疾管署:打不完將銷毀

他3犯酒駕南檢不准易科罰金 南院判撤銷:檢漏述兩理由

吳姓男子5年內3犯酒駕,第三次判刑4月,台南地檢署檢察官不准他易科罰金,要求入監服刑;吳提出聲明異議,台南地院認定,檢察官裁量權非得恣意而為,檢方未具體說明「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理由,處分有瑕疵,判決撤銷不准易科罰金處分。

吳姓男子2020年8月、2022年3月分別因酒駕遭台南地檢署處分緩起訴與台南地院判刑2月確定,他在2024年10月再因酒駕,被法院判刑4月;檢方依他5年內3犯酒駕,不准易科罰金,要求必須入獄服刑。

吳姓男子向台南地院提起聲明異議訴訟,主張家中尚有80歲阿公、輕微中風父親、在養護中心的舅舅,一個月要支出2至3萬的費用,還有房租2萬,只有他能幫母親分擔開銷,不能入監沒有收入,希望能易科罰金。

法院認為,吳姓男子第3次酒駕,距離第一次時間已逾4年,且這次測得吐氣所含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48毫克,並未發生交通事故或重大妨害公務等事實,有高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刑事判決可稽。

法院指出,是否准予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檢察官固有選擇裁量權,惟此裁量權非得恣意而為,仍應受刑法第41條第1項「除因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外」,原則上均應准予易科罰金;就易服社會勞動部分,受同條第4項所拘束。

法院說明,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制度,旨在救濟短期自由刑流弊,性質屬易刑處分,故在宣告條件上,不宜過於嚴苛;自由刑執行與否,涉及對於人身自由限制,應予嚴格審查。

法院表示,執行檢察官應依具體個案,考量犯罪特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包括對於受刑人家庭、生活,及其家人是否產生難以維生重大影響等,綜合評價裁量後,始得「例外」否准受刑人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

且法務部為避免各檢察署就酒駕再犯發監標準寬嚴不一,衍生違反公平原則之疑慮,2013年6月已由高等檢察署研議統一酒駕再犯發監標準原則報法務部准予備查,其准予易科罰金標準包括「吐氣酒精濃度低於0.55mg/l,且未發生交通事故或異常駕駛行為、犯罪時間已逾3年」等。

法院審酌,檢察官並未具體說明據以認定受刑人「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理由,難謂已盡說理義務而無裁量權行使瑕疵,所為不准受刑人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執行指揮處分,既有上述瑕疵可指,則受刑人以檢察官前開執行指揮為不當,為有理由。

法院判決,撤銷檢察官所為不准受刑人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執行指揮處分,由執行檢察官另行審酌並為妥適之執行指揮。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台南地院認定,檢察官裁量權非得恣意而為,檢方未具體說明「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理由,處分有瑕疵,判決撤銷不准易科罰金處分。記者袁志豪/攝影
台南地院認定,檢察官裁量權非得恣意而為,檢方未具體說明「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理由,處分有瑕疵,判決撤銷不准易科罰金處分。記者袁志豪/攝影

受刑人 檢察官 酒駕

延伸閱讀

新北婦疑路倒死亡 警依汽車碎片逮酒駕肇逃女送辦

初五晚酒駕撞死步行婦還肇逃 現場留燈殼碎片成鐵證

影/右側超車超速撞擊燈桿 驚悚畫面曝!駕駛被查出嚴重酒駕

高雄小吃部盤店糾紛 警追豪車駕駛他酒駕撞破農會大門

相關新聞

法官被控「再吸5分鐘」猥褻判2年2月刑 蔡明宏:上訴力爭清白

士林地方法院停職法官蔡明宏被控在陽明山強制猥褻女書記官、候補女法官,台北地方法院根據被害人證述及相關證據,判蔡有期2年2...

農會選舉周六投票 台東成功農會總幹事張恭銘涉賄選遭聲押

基層農會選舉15日投票,台東縣成功鎮農會有內外場派之爭,爆發賄選疑雲,總幹事張恭銘昨遭警調帶走,檢察官聲請羈押。

台東知名協作團體在嘉明湖砍林木開闢營地升火 6人遭判刑

台東縣一家在地登山社帶遊客前往嘉明湖一帶登山露營,不顧森林大火危險性,竟私自砍伐箭竹、台灣冷杉等高山林木開闢四處營地升火...

吸毒後差點燒死整棟大樓住戶 高雄男子遭判刑4年6月

高雄市左營區一名余姓男子去年5月在家中喝酒吸食安非它命,迷茫下竟然在家中連續縱火,員警到場他還推卸責任稱住家被人闖入縱火...

台中女遛狗不繫牽繩、電梯縱容狂吠嚇人 社維法罰她600

台中吳姓女子帶飼養的米克斯犬外出時,在社區大樓搭電梯沒繫牽繩、未戴口罩,結果狗突朝另名沈姓女住戶狂吠,嚇到對方連電梯都不...

「華爾街女神」爭產…有無拿鐵鎚打姑姑? 她亮鼻子證明非鷹勾鼻

有「華爾街女神」稱號的陳莉婷和母親胡青青覬覦家產,策畫殺害姑姑陳淑昭,與楊儒杰、詹勝雄4人被依家暴殺人未遂罪起訴,台北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