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稅大幅調降?川普發文喊開放市場:對大陸80%關稅似乎很合理

母親節將至…蔡康永為這事向S媽道謝 「公開小S對話」網看哭

撕票成關最久的死囚!陳憶隆稱「應判斷教化可能」 聲請再審遭駁

男子黃春棋、陳憶隆綁架富商黃春樹並撕票,25年前被判死刑定讞,至今未執行,是國內關最久的2個死囚,黃、陳數度以「有新事證」為由聲請再審、停止執行刑罰但失利。陳憶隆引去年憲判8號「限縮死刑」判決,認被告有無「教化可能性」,應透過對被告的過去與當下預測「未來的可塑性」,聲請再審、停止刑罰,台灣高等法院駁回。

陳憶隆、黃春棋被控1995年9月1日與徐自強、黃銘泉共謀擄走黃春樹,殺害後向家屬勒贖7千萬元,在汐止山區挖洞棄屍;警方先後逮捕黃春棋、陳憶隆,兩人都咬出共犯黃銘泉、徐自強。黃銘泉潛逃泰國,後來身亡,徐自強案發9個月後投案,堅稱自己清白。

黃春棋、陳憶隆、徐自強2000年4月27日被判死刑定讞。徐自強的律師團聲請釋憲,大法官作出影響國內刑事訴訟制度深遠的釋字582號解釋,指共同被告自白不能當成有罪認定的唯一證據,徐因高院更9審判決無罪,最高法院也維持無罪判決,徐被關押5624日,高院裁准2812萬元補償金。

因徐自強的爭議,連帶讓陳憶隆、黃春棋成為國內判決確定最久、卻未執行的死刑犯。

這回陳憶隆聲請再審,主張以憲法法庭2023年度憲判字第2號判決結合2024年度憲判字第8號判決,如可認為他有應減輕量刑、不判處死刑的情形,則原確定判決即具有再審事由。

陳說,依最高法院歷來判決見解,「(無)教化可能性」屬死刑案件中重要之量刑審酌事項(死刑量刑重要之待證事實),並須以「實證調查方式」為依據加以證明,已成為「特殊的死刑迴避事由」。另依薛智仁教授的法律見解,有鑒於保障受判決人的生命權以及憲法法庭與最高法院已經逐步具體化死刑量刑標準,應該例外承認死刑確定判決「量刑減輕再審」。被告有無「教化可能性」的判斷,應透過對被告的過去與當下,預測其「未來的可塑性」。

高院認為,去年的憲判8號判決諭知聲請人就據以聲請的原確定判決,得請求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檢察總長亦可依職權提起非常上訴,從判決意旨來看,可見陳憶隆據以聲請的原確定判決,所適用的1999年4月21日修正公布的刑法第348條第1項規定有關以死刑為唯一法定刑部分,既經該判決主文第二項宣告違憲,聲請人自得請求檢察總長就確定終局判決提起非常上訴,檢察總長也可依職權提起非常上訴。

高院指出,再審制度是就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立的救濟程序,如認原確定判決「適用法律不當」,則應循非常上訴程序尋求救濟,不得聲請再審。陳憶隆所提的再審聲請,不合憲判8號判決意旨,也不符刑事訴訟法聲請再審,程序不合法,因此駁回。

關最久的死囚陳憶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關最久的死囚陳憶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 檢察總長 死刑

延伸閱讀

德國男行李運輸海洛因至機場桃檢起訴 最重可處死刑

獨/雙桶屍死刑犯徐德益都認罪 今改口少女被殺不是為錢是因裸照

辦藍不辦綠?立委控檢察總長視訊要求嚴辦 最高檢回應了

槍殺2死3傷…6度更審判死刑 死囚陳文魁聲請再審

相關新聞

不發一語…傅崐萁管家李慶隆躲一周上銬歸案 恐強制處分

台北地檢署追查立委傅崐萁競選小物案,調查戰天下公司競選小物來源,其中,傅崐萁管家李慶隆傳拘無著遭通緝1周,今主動投案,經...

櫃姐摩鐵吸毒狠心悶殺一對親生子女 國民法官判無期徒刑

蘇姓前櫃姐去年5月中在新北市1間汽車旅館拉K吸毒、飲酒後,以枕頭悶殺6歲兒子及9歲女兒2名親生子女,新北檢方依殺人罪起訴...

印尼武術團體早結怨!近百人打群架釀1死1傷 彰化地院判決出爐

彰化市火車站2023年9月發生外籍移工打群架,刺死1人,1名移工路過被誤認是敵對陣營,追上去一頓亂打重傷。彰化地方法院對...

傅崐萁競選小物案 管家李慶隆遭通緝逃一周今投案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送競選小物案,遭告發涉反滲透法等罪,台北地檢署本月2日通緝傅崐萁管家李慶隆,當時李的委任律師張...

律師加入公會前犯1年以上有期徒刑罪 廢止證書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律師法修正案,法務部表示,律師有犯罪行為經法院判決1年以上有期徒刑確定時,無論是否執業,都有相應處理機...

高雄老翁撞死日籍婦 雄檢依過失致死將他起訴

日本籍61歲池田婦人與兒子來台旅遊,於3月15日下午走在中華三路的人行道時,遭到駕駛箱型車的張姓老翁(73歲)當場撞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