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超過700袋!熱血鬥士罹患血癌 植髓救命重生
新北61歲陳姓男子捐血資歷逾40年,迄今已捐出超過700袋熱血,去年首次遇到因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經過7個月化療,為根除癌細胞,他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申請配對,幸運地在日前接受骨髓移植,重拾健康。
陳男熱衷公益、喜愛跑步,1981年起捐了第一袋血後,捐血人生長達40年未間斷,每2周捐一次血小板,至今已捐出超過700袋血液。11年前到大陸深圳發展,仍維持捐血習慣,在當地創建「熱血跑團」,號召在地人響應捐血,身體相當健康。
去年陳男第一次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一度以為是太過疲勞,但調整作息幾天後,血紅素依舊無法回升,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輾轉到台北慈濟醫院求醫,經血液科主任高偉堯門診治療。
血癌又稱為白血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癌又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前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約3至5人,且是發生率最高的成人血癌;後者發生在小孩居多。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當骨髓癌變,不成熟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人體血液功能,侵犯其他器官,就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高偉堯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表現通常以感染、發燒、出血、貧血為主,研究發現可能與基因異常有關。治療上,會在前期檢查時藉由白血球的數量、基因變化狀態等判斷預後狀況,決定病人是否要第一時間進行骨髓移植。
隨著醫療進步,捐髓不同於早期需住院麻醉,抽取骨髓細胞的方式,而是指周邊幹細胞的蒐集,將周邊血液經過體外特殊的過濾方式,分離出幹細胞後,將剩餘的血液成分流回捐贈者的身體裡,不會影響健康。至於受贈的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進行全身化療療程,再經由高劑量化療把身體內的癌細胞及正常細胞清除,最後才能將周邊幹細胞輸至體內。植入後2周是關鍵期,必須觀察白血球在病人體內能否穩定成長,之後才能從隔離房轉入普通病房。移植半年內都必須密切追蹤,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發生排斥反應或是併發症。」
拜定期捐血之賜,陳男得以及早察覺自身血液異常而求診,歷劫重生後,陳男不改樂觀性格,在醫院辦理的祝福會上分享心情,他說
,60歲前投入健康公益,捐超過700袋血;60歲後,在罹癌的一年內就用掉100多袋血,餘生將用自身經歷告訴社會大眾捐血的重要,鼓勵罹癌病人堅強抗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